“居者有其屋”是所有国人的梦想,许多人甚至一生都在为拥有一套房子而奋斗。在农村,“盖房子、娶媳妇”是大多数农民兄弟的梦想;在城市,拥有一套自己满意的住宅成为几乎所有家庭的希望。然而,不断飚升的房价却让国人朴素的理想与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主流经济学家”和地产大佬们的“奇谈怪论”更是让百姓怒火中烧。
高房价作为社会民生中的最热点话题之一,它反映了我国社会诸多深层次矛盾,也是贫富悬殊的必然结果。高房价是相对于居民家庭既定收入下的消费能力而言,我国大中城市的房价虽然比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略显低一点,但是,国人的工资收入只是美国人的三十分之一、日本人的二十五分之一,不少人也许要一辈子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高房价意味着人力资产价格被扭曲,实物资产价格被人为抬高。对于高房价的多种解释,如果偏离了百姓收入来谈论,就是不切实际的梦中呓语。对亿万富豪们来说,买一座豪华别墅他们也许都不觉得房价贵;对普通百姓来说,积毕生之储蓄购房后甚至还有可能成为房奴,高房价的确能够进一步加剧全社会的仇富情绪,进一步彰显我国人力资产价值的贬低。
人世间万物皆有价。“人、财、物”三点一线的有机结合就是资源配置。人的价格是年薪,钱的价格是利率,物的价格显然是物价,外国钱的价格是汇率。城市居民住房制度的改革,使该买房又能够买房的人都买了,买不起房的人还是买不起。“未来5年中国将有5亿农民变为城里人”之所以遭到众人指责和非议,就是因为这种说法没有正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行业、工农、区域等巨大的经济差距。在城市与农村分化日益加重的今天,农村人为过更好的生活都愿意进城打工赚钱,但是城里的高房价怎么可能让这些从农村来打工的人买得起房子?高房价是城乡分割和贫富悬殊的产物,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挑战。
买了房子的人希望房价越高越好,这样他们的财富也会随之增长,至少是账面上的“浮动盈利”,反之,财富也会相应“缩水”。然而,对于无房者来说,房价越高,意见肯定越大。大多数人支持“三年内不买房倡议”,可以看出潜在购房者对高房价的极端不满。南京地产开发商一年售房利润算下来平均从每个买房家庭赚了16万元,北京地产开发商所赚的利润平均每两天就能打造出一个亿万富翁。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高房价就是经济泡沫,虽然不能说高房价一定就是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至少要考虑到高房价这个重要因素。百姓银行存款利率太低,银行房贷利率太高,百姓有限的财富在一定意义上被银行和地产商合谋盘剥,如果说通货膨胀是对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手段,那么,就可以把高房价理解为一种对百姓财富的掠夺手段。
高房价下所出台的各种调控措施正在考验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也考验着开发商这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应变能力和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高房价只是我国经济运行的表象,深层次上表明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十分有限,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挑战,房地产业能否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值得重新探讨。不过,通过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拓展人们的收入来源,调整失误的分配政策,的确是应对高房价的良方妙药。
在我国近30年的经济制度变迁中,出现了严重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一部分人越来越富,一部分人越来越穷,财富向极少数人手中集中。整个社会财富在中央和地方的分配上,更多的是向地方倾斜;在企业和个人的分配上,更多是向个人倾斜,尤其是向国有垄断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倾斜;在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分配上,更多的是向预算外倾斜,即政府依靠权力收费,大量滋生权力腐败;在国家和企业的分配上,更多是向企业倾斜;在城市与农村的分配上,更多是向城市倾斜;在西部与东部区域的分配上,更多的是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倾斜;在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的收入分配上,更多的是向领导干部倾斜。分配的结果是少数人的财富越来越多,而我国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人口却达到2亿多人。
从经济指标上讲,我国已经位列世界第三,但从社会人文指标、百姓购房需求与高房价之间的矛盾、百姓社会保障的缺失程度上来看,可能排名在世界后几位。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微观经济状况却显悲观。所以,一个国家存在地产经济泡沫,意味着该国的经济结构和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分配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障碍,必须调整人力资产与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价格比。换言之,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控制和打压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实物资产价格(还有石油、天然气、电、水等),重新整顿和规范金融业服务收费,降低房贷等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不能在百姓公共利益受损中维系垄断行业的高福利与暴利。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建立更完善、透明的房地产信息发布制度,提升百姓人力资产价值,寻求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和人力资产的有机结合。对房地产业征收暴利税,对部分房地产商可考虑实行国有化,让“居者有其屋”不再成为梦想。
贫穷不是罪过,但贫穷一定是个“错误”,人们都在努力摆脱贫困,高房价却让人们难以掩饰贫穷,进一步加剧仇富情绪。人们尊重和羡慕阳光财富和阳光利润,只有首先尊重人的价值并发挥人力资产价值,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为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