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周婷
    “上市是我们的目标。”《金陵晚报》副总编辑戴亦钢8月4日在第三届报业竞争年会上表示:“尽管现在有各种制度上的阻碍,我们相信这将是未来有利于我们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在此次年会上,多位传媒人士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但对于“传媒改制、融资、上市”的话题,则表达了不同的见解。
    改制是基础
    8月1日,新闻出版署发布了《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推动有条件的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上市融资”。
    但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认为,此“方案”并没有更多政策性的松动,而且也无明确可行的操作性意见,可以被看作是为贯彻中央年初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指导意见”的部门规范。
    事隔两日,在“第三届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宣布了《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公益性出版事业和经营性出版产业要协调发展,允许国有经营性报纸出版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制度,在保持国有资本主导权的前提下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这接连而来的两大举动表明,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改革分为两大阶段:改制是基础,对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和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分别对待,前者将广告、发行等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体制,而原有的新闻采编部分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后者将整体改制为企业;第二步才是经营结构的转变,经营性出版单位整体转制后可以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而不同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出版、发行集团可以相互持股,进行并购、重组,有条件的可以上市融资。
    戴亦钢认为,从现有的政策看,报业改制是大前提,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市场身份,才能进行后面的动作;而进行股份制改组,吸收多元化资本是自身做大做强的一个必要手段,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谈到未来的上市,实现终极目标。
    据介绍,《金陵晚报》从去年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造,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报社的广告和发行都由其负责。报社所隶属的南京日报报业集团还在酝酿进一步的改革方案,《金陵晚报》已经准备了几套方案,其中就包括将采编部门剥离之后与其他图书发行集团成立联合公司的计划。
    上市暂无时间表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余世祥表示,现在没有传媒上市融资的具体时间表。“政策上鼓励,但是报刊出版等传媒产业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要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但永远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所以对这个领域的开放必然慎之又慎。”
    中国实施文化产业改革已有三个年头,从2003年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产业进行体制改革,并放宽尺度,允许多种资本进入出版行业中的经营性领域。
    200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长春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文化产业分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类,党报、党刊和重要出版社实行国有事业体制,其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经营部分可转制为企业;经批准可以转制为企业的部分报刊社、出版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被看作是包括新闻出版行业在内的文化事业转制的开始。
    随后,新闻出版总署选定了21家试点单位,对党报按照“宣传经营两分开”的方式进行了试点,对新闻性较强的都市报按照主业辅业分离的原则进行处理,而对某些科技经济等专业报按照转企改制走向市场的原则进行了试点。
    目前几家地方省级出版和发行集团已有上市打算,其中还有多家正在积极进行前期准备,而报业集团暂时无上市打算。四川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去年进入了辅导期,准备在香港H股上市。辽宁出版集团计划今年上市,目前也进入辅导期,上市地点在国内还是国外尚不确定。此外,浙江、江苏等省的发行集团也将在完成企业转制和公司改造后加快上市。
    “北青模式”不是唯一
    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旗下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它所采取的上市企业与主报及旗下刊物采编部门剥离的方式,被称为内地传媒企业上市蓝本———“北青模式”。然而,在谈到未来传媒可能的上市方式,不少媒体人士表示,“北青模式”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中国黄金报社社长张炳南表示,有可能以成立资讯公司、获得海外风险投资的方式,争取海外上市。“虽然我们叫‘黄金报’,但是我们已经不单纯是一家纸质媒体,而是提供贵金属资讯和多种增值服务的综合性咨讯服务商,这使得我们可以跳出报纸的框框,做更多的事。”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媒介与产品研究经理余峰认为,“北青模式”自身存在一定的弊端。“一个传媒集团最有竞争力的就在于它的内容制造部分,然而北青模式将内容产业剥离,这样就极大地削弱了作为传媒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