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发行不会恢复市值配售
散户配售份额充足,不适合实行“一人一手”
现阶段只能面向机构询价
不会为调控节奏否决企业定向增发
管理层正在努力拓宽资金入市渠道
全流通体制下新股发行启动以来,市场普遍反映当前扩容太密集了,对股指产生压力,并且对当前的IPO发行机制以及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手段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报记者为此走访了相关人士,对投资人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从反馈的信息看,尽管当前市场新股上市节奏较快,但有关方面并没有为调控发行节奏而暂停新股发行的计划。相关人士特别强调,最近两周没有召开发审会,并不是调控发行节奏,而是企业在补中报。市场化的发行不会停步,不过任何融资手段都会受到市场的约束。谁公告,谁就能融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据相关人士介绍,我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目前是极度失调的,上半年新增银行贷款2.5万亿,发行股票全年满打满算不过1000亿,新增银行贷款今年最起码3万亿,直接融资比例不足4%。
目前流动性很充足,货币头寸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发行一些股票和企业债券,有利于过多的流动性资金转变为证券,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本的形成,更有利于我国经济长远的发展。
最后,现在有很多好企业都到境外市场上市,中国资本市场存在边缘化、空洞化的趋势,因此要让一些大盘的、优质的股票“海归”,还有一些优质企业,要留在自己的市场发行上市。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的融资功能不应该停下来。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是必须这么做。当然,由于我们的市场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管理层还是比较实际,肯定会考虑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市场可承受程度的统一。
直接融资比重还很不够
现在定向增发报上来的企业,总体上还是不错的,对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独立性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大股东将资产注入,实现整体上市,降低关联交易,一些项目注入后,盈利能力改善。不存在证监会为了调控节奏而否决企业发行的问题,这样对企业太不负责任了。G建投定向增发计划被否,只是个案。
定向发行的好处是,只要是好公司,确实能够提高公司的质量或治理,不管现在挣钱与否,都能到资本市场中来融资。这是这个制度最大的优点。相关人士称,针对企业定向增发,有关方面在准备出指引。
引进定向增发,不见得配股和增发就会萎缩。以人福科技配股成功为例,第一单配股就成功了,认购率超过90%。这值得有关方面认真考虑。市场上没有做不成的事,主要看公司质地和发行方案。
不为调控否决定向增发
在谈到供求关系的问题时,这位相关人士认为:资金少股票应该卖不出去,股票能卖出去,大量资金停在一级市场,说明资金是宽裕的。但是管理层仍然致力于拓宽机构投资者的队伍。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坚定不移的方向,第二,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入市渠道,保险资金在申购有限售期的股票过程中是主力。此外,企业年金入市也刚刚开始,渠道也要拓宽。证监会、保监会在这些方面都在努力。
拓宽资金入市渠道
目前有种舆论认为:恢复资金申购以后,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相关人士对此断然否认。该人士认为,在全流通情况下,如果继续实行市值配售,反而是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有关方面曾算了这样一笔账,股改之前,参加股票市值配售的资金平均是6000个亿,那时候的中签率是万分之十点五,不足千分之一。那个时候按照市值配售,谁获益比较大,也是有钱人。散户的市值小,大户的市值大。中签率不到千分之一,散户的中签率完全靠摇号,中签率相当低,碰上一个是一个。如果在全流通以后继续进行市值配售,限售股肯定要超过流通股,而限售股是机构持有,散户没有什么优势,新股越来越集中到机构身上。所以在全流通条件下,实施市值申购肯定是不合理的。目前市场流通市值1万4千亿,整个市值是5万亿,一旦都变成流通市值去申购新股,散户根本是无法中签的。目前市值配售的基础已经不存在,所以只能搞资金申购。
统计数据显示,恢复资金申购后,网上资金申购的中签率平均是千分之七点八九和千分之七点九的样子,是市值配售情况下的10倍,中签率是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
IPO发行不恢复市值配售
“一人一手”发行制度不是海外通行的做法,这种做法在内地市场并不可行。据相关人士介绍,按现有资金申购规则,假如按1手100股来算,7千万账户需要70亿股才够。中国银行此次发行全部算上只有65亿股,根本不够分。更为重要的是,实名制在证券市场没有推行,开户并不是实名制。如果出台一人一手的制度,就会有很多人去开拖拉机账号,麻袋账号。在没有清理完拖拉机账号、麻袋账号之前,不适合实行“一人一手”。
当前的发行体制,其实是给了散户更多配售份额,照顾了散户利益。在海外,80%以上的新股发行是配售给机构,我们实行资金申购以后,中小盘股80%给了散户,大盘股50%左右给了散户,这一水平远远高于国际市场。据内部资料显示,当前中小板的新股申购账户数,机构占0.41%,个人账户占99.59%,仍是一个相当大的散户市场。同时,机构在资金数上也不占主导地位。其中,基金占42%,散户占57.76%。所以按照这一资金来申购新股,散户的中签率肯定比市值配售时有所上升。
不适合实行“一人一手”
询价制度实行以来,最受争议的地方是只和机构询价,不和散户询价。对于这个争议,相关人士认为,现阶段只能面向机构询价。
据这位人士介绍,询价应该向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判断能力的人询。而散户绝对不是一个理性判断的群体,他们没有任何分析的能力,也没有任何承担风险的能力。如果让所有的散户来询价,实际上是在害所有的散户。
之所以让机构来询价,就是因为机构有分析能力,有识别能力,有风险判断能力,而且机构询价申购锁定三个月。这次国航网下发行遇到了非常严峻的局面,就是机构投资者对于锁定特别重视。
有的人认为询价并不起到任何作用,上市以后二级市场还是涨很高。其实当前的二级市场价格上涨是有限的。特别对于大盘股而言是很理性的。即使以中小盘股而言,平均涨幅可能在70-80%,这种涨幅,跟无锡尚德、百度的涨幅相比,也是有限的。
统计资料显示,询价制实行以来,摊薄前的平均市盈率15.92倍,比行政定价低了20%。机构投资者报价不是随便报,他有利益在里面,是制度带给他的这种行为模式。
现阶段只面向机构询价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