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湖南省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扩张阶段,2004年全省经济增长12%,2005年增长11.6%,今年承继上年的高平台加速增长,上半年湖南省经济增长速度达12.2%,为全年经济高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全省投资走势、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可以判断湖南省全年经济发展继续在快车道运行。那么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湖南省经济增长的质量如何?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湖南省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全年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
    一、湖南目前经济发展又快又好协调度的基本判断
    什么是经济发展的又快又好? 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实质就是经济发展中既要防止片面求"快",又要防止强调"好"而牺牲"快",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经济发展的"快"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增长和消耗降低的基础上,与社会进步协调共进。并且当前的"快"应当服从服务于长远的"好",局部的又快又好应当服从服务于全局的又快又好。就其增长模式来讲是探索"经济高速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环境质量提高、社会和谐进步"的发展模式。从上述标准出发,对湖南省目前经济社会运行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一)进入扩张阶段后经济发展快与好的协调度提高
    1、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增长快于GDP增长。
    2004年、2005年全省财政、税收增长都在20%以上,明显快于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56.95亿元,同比增长19.5%;地税入库119亿元,同比增长26.0%;国税入库241.42亿元,同比增长12.0%。微观企业经济效益较好。2005年湖南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575.09亿元,增长27.6%,今年上半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69.29亿元,同比增长27.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54亿元,同比增长23.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6.8%,比上年同期提高18.2个百分点。
    2、老百姓从经济快速增长中得到一定实惠。
    随着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同步加快,2004年和2005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3%和10.5%,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9.9%,增速较2000-2003年有明显提高。今年上半年全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7元,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36.2元,增长8.3%,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3、经过两年的调整,今年以来资源供给使用基本平衡,煤、电、运基本可以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没有出现资源供给绷紧现象。2004年湖南曾出现"电荒",2005年电力供应紧张的形势逐步缓解。2006年上半年全省发电总量345.97亿千瓦时,增长12.4%,其中水电151.17亿千瓦时,增长1.8%,火电194.8亿千瓦时,增长22.2%,上网电量267.53亿千瓦时,增长11.3%;全社会用电总量350.53亿千瓦时,增长11.1%,电力的供给增长速度快于消费的增长速度。特别是随着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调整以及高耗能行业过快扩张势头得到抑制,总的看,今年湖南省煤电运供求形势得到缓解,预计全年供应不会出现紧张局面。
    4、经济发展步入高增长低通胀的合理区间。1993年和1996年是湖南198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两个高峰年,GDP分别增长12.6%和12.1%,当时都面临着高通胀风险,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5.1%和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6.8%和7.7%。2005年湖南省经济高速增长,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上涨2.3%。今年上半年物价指数显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比去年同期上涨0.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1%。
    5、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地区GDP增速差距缩小,经济增长后劲增强。
    在本轮经济增长中湖南省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战略,实施了"湘西大开发",经过几年的发展,湖南省产业结构得到改善,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地区GDP增速差距在缩小。200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提高到33.6%,比2000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03年-2005年大湘西与长株潭地区GDP增长速度的差距由3.4缩小到2.8个百分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2005年全省R&D的投入为44.52亿元,增长20.2%。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254.75亿元,增长19.1%,较同期GDP增速快6.9个百分点。
    6、经济与社会和谐状况改善。
    科学发展观提出后,湖南省重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些高污染企业治理引起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出现欣喜的曙光。经济发展加快了,但环境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同步恶化。2005年很多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较上年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1%,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下降36.8%,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8.6%,单位GDP化学需氧排放量下降8.8%。
    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2005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801.8万人,同比增加54.7万人,增长1.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略有下降。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7.39万人。2005年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企业29112户,参保职工369.15万人,同比增加15.36万人;基金征缴稳步增长,全省共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90.08亿元(含清收企业欠费6.21亿元),同比增加5.98亿元,基金征缴率为97.6%;失业保险稳步发展,年末参保人数382.68万人,同比增加2.18万人,增长0.6%;征缴失业保险费7.09亿元,同比增长7.8%。
    (二)经济发展"快与好"协调方面也存在不和协音符
    1、 耕地资源的下降速度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成正比。湖南省耕地面积仅占全国3%,2000年湖南的耕地面积为3921.60千公顷,到2005年耕地面积为3815.97千公顷,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1千公顷,年均以2%的速度递减。耕地是稀缺资源,随着湖南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如果耕地使用占补不能基本平衡,就会给粮食的供给和社会稳定带来潜在风险。
    2、资源耗减和环境质量仍面临严峻挑战。
    (1)环境污染仍然严重。近几年湖南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仍面临严峻形势。2005年全省废水排放量达25.56亿吨,工业粉尘排放量达76.8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达56.7万吨,表明每生产1亿元GDP需排放39万吨废水,每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需排放351吨粉尘、259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物排放强度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不断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支出。2005年湖南省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14.12 亿元,比上年增长78.7%,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0.6%。
    (2)资源耗减不容乐观。湖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拥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盛名。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约为1.2万亿元,排全国第16位。 目前,湖南的钨、锑、锰、隐晶质石墨等产量居全国第一。但是,随着储量消耗严重,接替资源不足,优势资源已有隐"忧"。根据省地质研究所专家预测,按工业储量计算,湖南几种主要优势矿产的可供程度分别为:铅可供开采7.8年,自给率20% ;锌可供开采8.5年,自给率22.4%;锑可供开采4.6年,自给率56.9%;锡可供开采17年。株洲冶炼厂是我国三大有色冶炼厂之一,铅锌总产量全国第一,世界第四,其铅锌精矿年需26万吨,湖南可供量只有30%左右。株洲硬质合金厂所需的钨精矿,湖南只可供40%。2005年以后,78%的锌矿石、80%以上的铅矿石需要从省外购进。能够保证供应的只有铀、铬、水泥用灰岩等。冷水江锡矿山曾号称世界锑都,锑储量世界第一,但经历百年采掘,如今已濒临枯竭,湖南锑储量也从世界第一滑到国内第二,次于广西。 截止2002年底探明的湖南煤保有储量仅为为29.97亿吨,铁矿石保有储备量为11.06亿吨,磷矿石的保有储量为20.32亿吨。
    (3)能源消耗困境。2003年湖南经济增长加速后,电力、煤炭供给频频拉起红色警报。2003年湖南省出现严重缺电现象,全年拉闸限电68000多条次,2004年达77200多条次。2005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突破8000万吨标准煤大关,达到8258.54万吨标准煤,"十五"以来,能源消费总量整体上快于GDP的增长, 2001-2004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50、1.01、1.07、2.35。2005年湖南省万元GDP能耗为1.4吨标煤,比全国平均水平1.22吨标煤高14.8%。湖南省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中部六省中处于末位,工业在三次产业中属高能耗行业,但湖南省2005年万元GDP能耗在中部六省却处第三位,高于河南、安徽和江西。与广东、北京、上海和江苏相比差距更大。因此,湖南省能源消耗不容乐观。
    3、投资效果继续减弱,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虽然湖南省经济处于上升期,但投资效果减弱。每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产出GDP从2001年的3.17亿元降到2005年的2.54亿元。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GDP可以增长0.7%,到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GDP只增长0.4%。
    综上所述,湖南省经济增长处在潜在的增长区间,产业结构在优化,物价稳定,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改善,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减缓,污染排放强度逐年减弱,全省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从总体上看,快与好协调度提高,但经济高速增长也付出了一定的资源环境代价,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二、未来湖南省经济的加速增长仍面临资源供给和环境质量的严峻挑战
    1、重化工业阶段容易导致环境污染事件多发。湖南省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进入10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一阶段对应的工业化进程一般进入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湖南省2005年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8%。重化工业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主要靠钢铁、汽车、有色金属、水泥、化工、重型机械等来推动,而这些重化工业项目本身就是高污染的项目,如治理力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就容易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2、能源供给将给湖南经济发展带来持续挑战。湖南本身是一个能源先天不足的省份,经济发展的两大血液油和气均为零。而其主要消费能源煤炭情形也不容乐观。煤炭人均可采储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8.8%,人均保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煤炭长期徘徊在年产4000万吨左右,据湖南省煤炭厅估计,2020年前湖南年产原煤力争稳定在4800-5000万吨,预计全省煤炭净调入量,2010年达2000万吨左右,2020年达5000万吨左右。
    3、未来能源供给越来越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左右,经济增长将进入高成本扩张阶段,低成本的优势将丧失。
    目前,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同时也是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接近40%。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量的增长,2010年中国的石油总需求规模将达到3.5―3.8亿吨,石油进口规模将达到1.8―2亿吨,进口依存度也将随之突破50%,国际油价的波动将会对我国国内油价产生较大冲击,必将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2003年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为每桶31美元左右,2004年涨到41美元左右,2005年又涨到56美元左右,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仍在每桶70美元左右的高位震荡。据测算每桶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全国经济增长指数将下降0.7%。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带动原材料产品价格的上扬,并带动生产资料价格一路走高,导致整体经济运营成本增加,同时与消费物价相关的生活资料类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有限,两者之间呈现明显的价格"剪刀差",使位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难以向最终消费品价格转嫁不断提高的成本,这削减了企业的利润边界,使未来经济增长的成本大大增加。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倡导绿色增长的理念,建立又快又好增长的长效机制
    要实现又快又好的增长必须从机制上解决制约增长的深层次问题。一是要建立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将资源节约责任和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特别是把资源生产率、消耗降低率、回收率、循环利用率及清洁生产工艺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理率、生态环境保护率和修复率、生态监测体系完善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遏制部分领导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表政绩的行为,改变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引导领导干部找到又快又好发展的结合点,确立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目标模式。二是要完善重要资源价格机制,利用税收和价格等经济杠杆调剂资源节约利用。当前我国资源价格进行全面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不成熟,不宜全面铺开,急速推进。但在条件成熟时,对水、电、石油天然气、土地、煤炭等五大资源价格机制要逐步改革,重要资源的价格要体现资源稀缺性,改变资源廉价的现状,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三是深化企业改革,构筑经济集约化增长的坚实微观基础。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内部激发活力,建立起有利于企业资源集约化经营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体系。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局面
    在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难免产生资源短缺现象和环境恶化压力,湖南省要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缩短能源密集重化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寻求一条"清洁、高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改变先污染再治理的被动局面。一是注重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机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二是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工业化过程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目标;三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优化产业结构
    湖南作为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省份,优化产业结构、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提高产业素质,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应着力调整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应以产业集群理念引导工业化,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壮大核心企业,培育更多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业内部核心竞争力。加快文化产业的优势发展,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打造文化强省。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水平
    随着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及其竞争力至关重要,成为决定国力民生的终极因素。那种单纯的以价格优势为基础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已经不足以保障经济利益的获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湖南如何克服资源与环境禀赋的约束,加速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依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实现"湖南加工"到"湖南创造"的跨越,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1、形成持续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应保持稳定增长。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每年用于R&D的费用占年销售额的比重也应保持稳定增长。
    2、通畅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给予创业资金,有效的政策激励,提高企业配置科技资源效率和科技转化动力强度等,以及降低科技成果转化本身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
    3、培养创新型人才。湖南应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资源,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同时保证人才"留得住、引进来"不断储备,加快创新水平向价值链高端的提升速度。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谐湖南"、"生态湖南"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全省工业企业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主要耗能设备能源使用效率。其次,控制重点高能耗行业的盲目发展。依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颁布的《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第三,在千方百计增加能源供给的同时,加快研究开发替代的新型能源,实现能源品种的多元化。包括风能、核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应加快开发利用步伐,尽早、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第四,加强环境保护,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业废气、废水是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企业要自觉加大环保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改善和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控手段、力度。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排污总量管理和排污许可制度,核定排污单位的排污量,实施排污指标有偿性转让制度,使积极治理者获取好处、不治理者付出代价,调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引导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