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高建锋
    “该有的都有了”,G冀东(行情,论坛)(000401)董秘张士江指着远处的矿山对记者说:“冀东集团对河北省境内优质矿山资源的战略布局已经基本完成。 ”他还表示,海德堡(Heidelberg)入股上市公司一事,因为外方要求控股但国资部门一直不同意而未取得进展。
    类似G冀东(行情,论坛)这样资源在握、外资觊觎的公司不在少数。在我国水泥市场上,七大龙头企业呼之欲出,并正在如火如荼地演绎着一场群雄逐鹿、合纵连横的战国风云。
    “七雄”隐现
    时至今日,我国水泥业已成天下三分之势:一是内资大型集团,二是内资区域性企业,三是外资巨头。
    “十五”期间,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型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统计显示,单个水泥集团最大生产规模由2000年的不到1000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6000万吨,生产集中度由4.4%提高到13.3%。
    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从争夺中心城市,发展到控制区域市场。由于运输半径的限制,水泥市场有较强的地域性,容易形成区域性垄断优势企业。时至今日,我国水泥业已成天下三分之势:
    一是内资大型集团,如安徽海螺集团、河北冀东集团、湖北华新集团和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中联水泥等,通过新建扩产和并购重组不断向外扩张;二是内资区域性企业,如山东山水集团、吉林亚泰集团(行情,论坛)和甘肃祁连山集团等,退可固守区域市场,进可继续开疆拓土;三是外资巨头,如拉法基瑞安(Lafarge Shui On)、豪西盟(Holcim)、海德堡及台泥、亚东等,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频频收购国内企业。
    透过这三股势力纵横交错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隐然若现的“七雄”:海螺集团、山水集团、冀东集团、华新集团、拉法基瑞安公司、亚泰集团(行情,论坛)和祁连山集团,他们正逐鹿神州,开启我水泥业的战国时代。
    他们之中,海螺、拉法基瑞安自不消说,山水、冀东、华新分别与摩根士丹利和鼎晖中国基金、豪西盟、海德堡联姻后扩张势头凶猛,而亚泰和祁连山又是如何雄霸一方?
    亚泰占据了吉黑两省的长吉经济带、哈大齐经济带的主要市场,俨然已成“东北王”;祁连山通过收购本省竞争对手大通河和寿鹿山,在西北市场上举足轻重。更重要的是,坊间传闻,全球混凝土行业巨头爱尔兰CRH正在与亚泰谈判收购其下水泥资产,全球第三大水泥制造商墨西哥Cemex也向祁连山初步表达了合作意愿。亚泰集团(行情,论坛)董秘田奎武虽没有正面回应这一传闻,但他表示,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是亚泰的既定战略,公司将借此改善资本结构,把水泥产业做强做大。
    G祁连山(行情,论坛)董秘王云鹏透露,目前多家外资公司都在和祁连山恰谈合作事宜,其中既包括产业资本,也包括金融资本,但并不包括Cemex。他表示,在我国信贷紧缩而企业扩张时不我待的情况下,引进外资是公司合乎理性的选择。
    分析师指出,这两家公司都是区域内的优势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为那些尚在我国水泥市场观望的外资企业提供了分享市场成果的机会。而一旦被外资成功收购,亚泰和祁连山将“跃上枝头变凤凰”,迅速发展成雄霸一方、觊觎全国的龙头企业。
    挟外安内
    水泥企业积极谋求外资进入,银行的信贷控制只是诸多因素之一,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和调整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
    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外资水泥企业在我国的步伐明显加快,并购动作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而海螺、山水等内资巨头对国外资本也青睐有加。
    显而易见,我国水泥市场潜力巨大、生产建设成本低廉是外资蜂拥而入的主要原因,但外资在并购时机的选择上却颇有心机:用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的话来说,经过结构调整,我国大型水泥企业发展壮大了,外资企业才来拣现成的便宜。
    2000年,中国水泥协会在新疆开会时,几位外国资深水泥专家曾对雷前治说,如果把跨国公司比作狼、中国企业比作羊的话,那么,狼早已对羊虎视眈眈、垂涎三尺了,但它们什么时候扑上来,还要看这些羊肥不肥———很显然,当时我国的“羊”还不够肥。
    那么,我国企业难道就心甘情愿“羊入狼口”?业内人士指出,2004年以来对水泥业的信贷紧缩政策正是海螺、华新等企业引入外资的外因,而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则是内因。
    数字水泥网执行总裁刘作毅说,建设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直是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支持的,兼并重组、结构调整也是国家支持的行业重点工作,但是一直以来难以得到国内银行的支持。
    雷前治认为,海螺、山水这些企业积极谋求外资进入,银行的信贷控制只是诸多因素之一,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善和调整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他表示,我国水泥工业的资本结构一直存在较大缺陷:自有资金所占比率太低,高息资本的比率太高。海螺集团在建设银行有十几个亿的授信额度,但一旦动用这些高息贷款,资产负债率就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大量吸引外资,可以增加企业的自有资本,从而改善资本结构。
    在《中国水泥》杂志社举办的“水泥行业外商投资与并购研讨会”上,华新水泥副总裁柯友良也承认,华新近几年由于发展的需要,借贷资金较大,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超出了银行贷款警戒线,因此,国内金融机构一般不愿贷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司的债务融资能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则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给出了内资“委身”外资的另一种解释。他认为,水泥业宏观调控确立了扶持大型企业集团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能享受优惠待遇不得不扩大产能以求入围扶持名单,但产能扩张需要巨额资金。于是,在国家信贷紧缩、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依仗国外资本、谋求在国内的地位成了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
    雷前治透露,在国家制定重点扶持水泥企业名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已经纷纷将外资企业作为推荐企业报上来,因此外资企业进入地方重点扶持的企业名单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上市公司有望被外资控股的华新集团也“没有道理”排除在国家重点支持的十大水泥集团名单之外。他强调,在名单制定过程中,对外资要给予“国民待遇”。
    对此,该分析人士表示,外资企业将是此次扶持大企业政策的最大赢家,并将强化激励其他内资企业投身外资。既然外资企业进入扶持名单在所难免,那就意味着内资企业的三项优惠政策外资同样也能享受。即使他们不能直接享受,通过参股或控股的内资企业,也能间接分享政策优惠。
    更何况,在地方政府频频向外商“献媚”的情况下,外资企业还存在税收、土地等诸多额外优惠。但这一政策的后果是,没有外资背景的内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不利位置,从而激励他们投向外资的怀抱。
    合纵连横
    在水泥行业的战国时代,各路“诸侯们”正演绎着一出出精彩纷呈的合纵连横大戏:楚河汉界、远交近攻、占山为王、见缝插针等。
    春秋名道,战国诡道。春秋功利,战国势力。在水泥业的战国时代,各路“诸侯们”正演绎着一出出精彩纷呈的合纵连横大戏:
    楚河汉界。G冀东(行情,论坛)董秘张士江告诉记者,国内一些大型水泥集团在市场布局上都有一些不成文的约定。比如冀东集团与海螺集团就有“海螺不过河、冀东不过江”的默契,因此双方一直相安无事。同样,两大巨头海螺集团和山水集团也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海螺以安徽为根据地,向苏北扩展,并有鲸吞华南、牵制华东之心;山水则牢牢控制了山东北部、胶东半岛一带,并把扩张的重点放到了山东北面的河北、京津一带。据说当初海螺在徐州设厂的目的之一便是遏制山水南下的咽喉,现在它已经把这一重任交给了中联水泥,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见缝插针。事实上,业内巨头之间都有类似的潜规则,不会轻易到对方“领地”上去。因此,后来者往往见缝插针,在列强还没有进入、竞争尚不激烈的地区落子布局。刘作毅曾指出,拉法基刚进入我国市场时,明智地选择一条避免与我国水泥大企业正面对阵、横刀相向的发展道路,试探性地在竞争不太激烈的北京投资了两个小企业。而后,在其他巨头还没有进入的西南市场,拉法基通过并购当地优秀水泥企业,一举成为西南霸主。
    远交近攻。划好楚河汉界就等于与远方对手形成暂时性的战略联盟,下一步就是对同区域的对手痛下杀手了。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收购四川双马(行情,论坛)成功,拉法基将初步实现在巴蜀地区的战略布局,有效占领成都、川北及川南市场大部,将四川金顶(行情,论坛)压缩到乐山、雅安及成都近郊一线的狭小地带,形成对其钳形包围,逼迫其就范。申银万国研究员林珍表示,拉法基将以双马为大本营,继续整合西南水泥市场,并且金顶向其出售水泥资产的可能性很大。
    占山为王。以海螺、华新和冀东等为主的国内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纷纷在石灰石丰富、市场前景看好的地区,通过大规模的投资建设水泥熟料生产线,迅速扩张规模,从而控制资源和产品价格、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局部区域垄断格局。
    海螺的市场扩张就一直采用“熟料+粉磨站”的“T型发展战略”: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无资源但水泥市场发达的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最终产品。海螺集团所在地安徽省,是国内石灰石已探明储量最为丰富的省份,而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基本都建有海螺水泥的熟料厂。
    逐鹿西部
    受市场前景的诱惑与政策利好的驱使,未来几年,各路资本将纷纷涌入西部,掀起并购重组高潮。事实上,商业嗅觉灵敏的浙江民营资本已经大举进入西部水泥市场。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曾学敏指出,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从新型干法水泥的人均消费量来看,有的地区达一千多公斤,有的地区才仅有二、三百公斤。因此,水泥工业也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样,是从东部开始然后辐射向中部、西部。
    目前东部市场已跌落底部,中部市场则热火朝天,西部市场更是前景可期。就拿西北市场来说,专家指出,在“十一五”规划中,该地区与水泥消费直接相关的交通、电力和水利投资额同比增幅高达74%,由此将产生每年20-30%的增量需求。由于新增产能有严格规模技术要求,同期水泥产能增幅每年仅2-3%的水平。新增产能远低于需求增长的幅度,而现有过剩产能又被新一轮地区发展建设所消化,因此,西北地区的水泥市场在未来五年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
    分析人士认为,受市场前景的诱惑与政策利好的驱使,未来几年,各路资本将纷纷涌入西部,掀起并购重组高潮。雷前治透露,商业嗅觉灵敏的浙江民营资本已经大举进入西部水泥市场,在这次四川省和陕西省推荐的重点扶持企业名单中,浙资占了相当比重。
    记者了解到,这些浙资民营企业的代表就是声威水泥。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声威水泥在陕西省销售水泥(熟料)达160万吨,是该省水泥销量最大的生产商之一。目前,声威水泥拥有三处探明优质石灰石储量达3.8亿吨的自备矿山,在浙江省的兰溪、陕西省的铜川、泾阳共建有四条先进新型的大型干法回转窑水泥熟料生产线,其中在陕西铜川建有目前西北最大的日产水泥熟料5000吨的大型旋窑生产线,年产优质高标号水泥500多万吨。
    声威水泥企划部部长甄泽告诉记者,声威水泥和秦岭水泥目前是陕西省最大的两家水泥企业,在这次重点扶持水泥企业名单制定过程中,“当地政府就推荐了这两家”。据他透露,“十一五”期间,声威水泥计划在陕西省投资20亿元人民币,新建或兼并重组生产线,使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而这些资金的来源,一半靠银行贷款,一半靠民间融资。所谓民间融资,就是作为公司股东的浙江商人帮助声威筹集资本。
    那么,“列强”会不会一改避开锋芒,在西部展开捉对厮杀、正面竞争?银河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洪亮认为,目前大型水泥集团还不会在西部直接竞争,但他们可能会以参股的形式,通过当地企业开展间接的竞争。当产业集中度提高、设备升级换代后,西部水泥业将会形成以各方巨头为依托的寡头垄断局面。
    但分析人士认为,在初步完成区域割据的布局后,“列强”的下一步必然是突破地域限制,向竞争对手的地盘渗透,从而引发正面冲突,使竞争局势“升级换代”。
    事实上,在水泥业发展较快的广西地区,香港华润、安徽海螺和台泥几大巨头已经“短兵相接”。资料显示,海螺已在广西投资60亿元,华润投资27.3亿元,台泥投资35亿元,3家企业年总产量可达到1300万吨。2002年,香港华润控股红水河水泥,上一条2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03年6月点火。该公司先后在贵港、平南等地兴建大型水泥企业。
    安徽海螺水泥挟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先后在桂林、扶绥、兴业、北流等地兴建大型水泥企业,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2006年4月,台泥在贵港上了第一条6000吨/日的生产线,计划2007年7月投产。该公司拟在几年内先后投资4条生产线,将形成年产900万吨的生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