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总体运行良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口实现较快增长。1—6月,全国进出口总额795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出口4286亿美元,同比增长25.2%;进口3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1.3%。 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增幅回落7.4个百分点,进口增幅上升7.3个百分点。下半年我国外贸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外贸增幅将超过20%,进出口总额可望超过1.7万亿美元。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乃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半年外贸运行呈现四大特点
(一)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国家采取鼓励与限制相结合的调控措施,积极推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各项措施已初见成效。上半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0.5%和32%,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分别达到56.9%和28.8%,再创历史新高;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4.5%,增幅有所回落,对欧美出口趋于平稳;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9.3%,在贸易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增幅回落,原油、成品油、煤、焦炭、钢坯等出口量明显下降,生铁、铁合金、电解铝、皮革等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也大幅下降。
(二)进口增速明显上升。去年以来,国家采取有效措施扩大进口规模,积极推动建立由政府指导、行业协调、企业联合的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协调机制,组织企业集中采购国内急需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上半年进口同比增长21.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3个百分点。同时,进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原油、铁矿石、棉花等国内紧缺的大宗原料商品的进口增幅较大。此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也有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6.5%和28.9%。适当扩大进口,有效地保障了国内资源、能源供给和国民经济发展。
(三)民营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地位加强。民营企业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拉动进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1—6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34.9%,高于进出口整体增幅11.5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17%。其中出口915.8亿美元,超过了国有企业的出口总值。
(四)对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巩固传统市场,同时积极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目前,欧盟仍保持我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美国是我第一大出口市场。与此同时,我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则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我与10大经济体(欧、美、日、东盟、香港、韩、台湾、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以外的国家(地区)进出口1636.9亿美元,增长38.9%,高于整体进出口增速15.5个百分点。
外贸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4万亿美元,外贸规模在全球排名第三,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到6.5%。虽然从数量上看,我国已跻身外贸大国行列,但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增长方式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贸易规模逐步扩大,出口效益未实现同步增长。我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大宗商品,如家电、纺织产品、鞋、玩具等,由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档次处于中低档,在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未能获得应得的利益。而我国进口资源产品却量增价升,2005年我进口石油、钢材、铁矿石、棉花、铜精矿、钾矿和氧化铝等产品因价格上涨多付汇249.3亿美元。
(二)价格竞争力强,核心竞争力差。我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四,制成品占出口总值的91.2%,但主要从事产品的生产环节,研发设计和营销主要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2005年,我国仅有万分之三左右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达50%,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4%,而发明专利仅占世界的1.8%。
(三)企业国际营销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严重落后。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管理、营销方面与跨国公司还有较大差距,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较弱。我国拥有商标的企业不到40%,自有品牌产品出口不到10%,名牌产品只占我国出口500强企业销售收入的6%。
(四)货物贸易规模大,服务贸易规模小。“十五”期间,我国货物贸易总值从世界第七位跃居到第三位,累计增长2倍,年均增长24.6%;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至第七位,累计增长1.4倍,年均增长18.9%,比货物贸易低5.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相当于美国的56.3%、德国的81.5%、日本的127.9%,而服务贸易仅相当于美国的24.6%、德国的47.4%、日本的73.1%。
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煤、电和运力紧张状况进一步缓解,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贸易保持难得的增长势头,为外贸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内外部环境。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建立新型、科学的外贸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贸易政策与投资、产业政策联动,加速进出口结构调整升级,提高进出口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品牌发展,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为此,下一步应着力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动出口结构调整,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鼓励高新技术产品、优势农产品、环保节能型产品出口;保持轻工和纺织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序增长;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有区别地调整出口退税政策,促进结构调整。
二是运用财税、金融、产业政策,支持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鼓励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订自主品牌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品牌评价促进、推广和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
三是完善出口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严格贯彻《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纺织、轻工、化工等行业进行社会责任认证试点,真实反映出口商品劳动成本、环保成本和资源成本,增加出口的社会效益,抑制出口低成本扩张。
四是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产业准入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环境标准的准入门槛;扩大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商品目录;鼓励加工贸易向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二)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扩大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发展。
一是建立进口促进体系,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公共信息服务,提高政策透明度,为国内外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贸易环境;二是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鼓励扩大重大装备关键件、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国内短缺的资源性商品的进口;三是扩大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对最不发达国家进一步放开市场。
(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一是理顺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二是加快完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和服务要素市场体系;三是支持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设计咨询、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四是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服务外包业。
(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到海外投资。扩大境外资源开发合作,提高境外资源的利用能力,实现资源进口多元化。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积极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带动成熟技术和设备出口,扩大我所需商品进口。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