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功能
●开发适合农村经济的金融产品
●创新信贷产品建信贷管理制度
●建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机制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如何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支持新农村建设,破解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难题呢?我以为要助推新农村建设须加快创新金融服务。
建立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合作金融为主导,商业金融和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为形成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需要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功能,赋予其支持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政策性融资职能。建立由财政、企业、农户和社会等各方筹资建立的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和农户贷款担保中心,逐步完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信用担保体系。应充分认识合作金融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避免农村信用社改革“同质化”的问题,使农村信用社步入商业银行的误区。充分发挥商业金融,特别是农业银行在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正视民间金融的“草根诉求”,积极支持、规范发展民间金融,把民间金融融入整个农村金融的供求均衡系统之中。
建立以农业信贷政策创新为导向,信贷产品创新为主体的农业信贷管理制度。贷款难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目前,应着力创新农业信贷政策和信贷品种,有效增加农村信贷投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完善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扶贫贴息贷款的信贷管理政策;创新授信和抵押贷款管理政策,在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授信额度,在落实好担保、抵押手续后,在授信额度内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封闭管理”的管理办法,开辟有效资产抵押的“绿色通道”。进一步规范小额信用贷款管理,采取拓展贷款对象、拓宽贷款用途、提高授信额度、合理确定期限、实行优惠利率等措施,做大做强小额信贷,实现小额农贷由贷小向大小兼顾转变,由贷短向长短结合转变。在总结“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龙头企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担保公司+农户”的“四位一体”经营模式,解决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资金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大力开展以住房、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消费信贷;创新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方式;加大对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信贷支持。
建立以改善金融生态为引导,金融产品创新为载体,金融技术创新为手段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积极创新授权授信管理办法、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项目评估、产业信息、代客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理财和投资咨询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以及保函、信用证等业务;在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业务,尝试与中国银联公司开发适应农村需求的借记卡、贷记卡业务;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扩大农产品期货品种,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农村信用社要改进和创新结算渠道,加快电子化建设,依托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和银联的“金卡”工程,建立起覆盖全国甚至全球的汇兑结算网络。
建立以部门协调为基础,政策协调为依托的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信贷合作、结算代理、信用信息交流、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地方政府要结合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研究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发展和投资的财政税收政策和风险补偿机制。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