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是个靠眼光赚钱的行业,要挑对行业,更得挑对人。”
今日资本董事长徐新讲话非常直白,语速迅疾,常常带笑,而眼神里又不时透出一份锐利和机敏。
在风险投资行业打磨了11年,徐新战绩不俗——相关调查显示,她利用6800万美元的资本,获得了1.21亿美元现金回报和4100万美元资本收益,总投资回报率95%。 网易、中华英才网、娃哈哈、永和豆浆……经她扶持的十多家企业名扬业界,而且其中三位创业者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
投资是一门有关人的艺术
“我觉得中华英才网这几个哥们儿都有戏啊!”
当记者问徐新,在她投资的企业家中,接下来最可能进入富豪榜的人是谁,她笑着如此作答,性情中的豪爽大气扑面而来。
“哥们儿”一言,令她显出职业化的中性气息,也多少流露出对“一条船上的兄弟”的情怀。
徐新不止一次提到,投资是一门有关人的艺术,最难在于对企业家的判断。起初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门槛很高,一旦决定投资了就会同生死共存亡,“就像谈恋爱结婚一样”。
“在中国找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并不难,难在持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企业想要存活而且做大,徐新觉得主要依靠品牌、渠道和企业制度,这是基业常青的重要因素。而真要做到这三点,企业家的胸怀和格局至关重要。
徐新认为她投过的企业共同点在于企业家特别优秀。“他们对生意有悟性,对市场有感觉,而且非常有事业心,会带队伍。”她觉得,这不仅依靠先天的敏锐,还有后天在商业前线磨炼积累的经验,而她的某种直觉往往能和他们的感觉对接。
她回忆第一次见到丁磊的情景,她主动找上门去的。“很年轻的一个孩子,那时他们公司十几个人,搞技术的,都很害羞,就他比较大方地过来跟我握手。”这个照面让她从直觉上感到丁磊多少有点与众不同。
当时网易在业内排第三,问及丁磊网易在行业里的情况,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我那时觉得他很自信也很有上进心,而不是吹牛——是有实质的自信。”徐新说。
还有一个细节令徐新印象深刻,当她问及丁磊融资之后在经营上的打算,丁磊首先提到他会专门从事技术开发,而将公司的运营管理交给职业经理人。在她眼中这实属难得,是做大事的胸怀。
那时丁磊正考虑把公司的控股卖给台湾的奇摩,说对方的规模是他们的10倍。“我就说服他,不要只看到眼下的这些差距,大陆的市场比台湾大很多,很可能以后这个比例会反过来。另外和我们合作,他还能继续控股,不必打工。总之画了个大饼,就把他吸引住了。”徐新又笑起来。
当然选人也远非那么轻易,一般会花费3到6个月进行尽职调查,要详细考察企业家的性格,包括魅力、缺点和重大决策错误,而且对团队、员工、供应商、竞争对手等各个方面进行多次面试。现任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加盟之前,徐新特意请他为公司提供一项管理咨询服务,作为双方了解的前奏。这也是她的得意之举。
当然还有既往业绩——“我们是给人锦上添花的。”一般只投行业的前五名。
中华英才网的投资决策最快,和创始人见了两三次,前后只花了一个多月就拍了板;最慢的永和则花了九个月。
“企业家决不能单纯以赚钱为目的,这是原则。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想要做大事,有事业上的追求,就决不会只图谋那些钱而把我们给害了。”
2004年,徐新要为中华英才网挑选一个CEO。华为人力资源前副总裁张建国愿意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入股,另外一位香港的职业经理人除了高额的现金报酬外,不肯投入现金,还要求每周回香港一次。
最后徐新选择了张建国,张建国也为她带来了年100%的公司业绩增长。
商业模式
胆魄缘于严密,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对商业模型的洞察会帮助风投家准确判断形势,以正确的方式和速度入局。
一项投资最重要的未必是资金数目,而是谁最早捕捉住机会。徐新投资的十几个企业,一半以上都是自己主动找到的。中华英才网是她唯一的天使型投资,当时因为没有收入模式,风险太大,基金不肯投,徐新考察后决定自己掏钱来投资。
看好中华英才网的关键是对这种商业模式的信心。徐新分析,网络经济的两大模式是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而中华英才网的操作模式恰好避开了二者各自的核心制约因素。首先,不必像门户网站那样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制作内容,中华英才网的两类用户——求职者和招聘单位双方会自动对接,不断补充内容而形成良性循环;另外,不必像电子商务那样还要牵扯仓储、物流的环节,而这正是搞新经济的人不擅长的。
事实证明这是个明智的决定,中华英才网给她带来了成百倍的回报。2005年4月,全球最大的网上招聘服务供应商Monster(巨兽)战略投资5000万美元获得中华英才网40%的股份,去年公司的增长达到100%。
对于眼下新一轮的互联网行业风险投资,徐新感觉,Web2.0还没解决生意模式的问题,看不出从哪里可以赚钱。“要找到突破点,有可能将来可以向个人收费,不过这需要时间。”
她觉得,消费经济目前达到一个拐点,正在崛起的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带来巨大的市场,而且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消费类产品——手机、汽车、快餐、旅游都是例子。抓住和中产阶层相关的需求,看哪些地方是以前不花钱而现在花了,这一点可以参照欧美的情况,人有我无的一些模式可以引进。她觉得,在消费、零售、教育、制造业等领域都潜伏着上佳的商机,三到五年赚5倍应该问题不大。
像蟑螂一样活下去
有人用“一飞冲天”来形容徐新投资过的企业,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所有企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些年下来,她亲历各种低谷——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SARS……各种各样的打击。“要坚持,永不放弃。先像蟑螂一样活下去,活下去就有希望。”
网易是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成功案例,不过就是它曾经把徐新打到“地狱”。她回忆,1999年,成本50多元的股价跌到六角五分,屋漏偏遭连夜雨,公司遭受集体诉讼,被SEC调查,而且被摘牌。那时常常被逼人的压力弄得夜不成寐。“我就告诉自己,反正已经在地狱了,不会比这更坏了——再往前走就是在通往天堂的路上了,也算是阿Q一把。”
后来峰回路转,网易起死回生。徐新觉得,有了那段经历就什么都不怕了。
“我们发现,无论有多大的波折,只要当初选择的核心价值在那儿,公司就死不了。”徐新自己的经历,选择项目时要有杀手的眼光,但在困境中却不能有杀手的冷血,要和企业家站在一起,从资金和精神上给他们支持,“如果那时候放弃,他真的会死给你看,自然也赚不到钱了。”
徐新自言既往的投资项目并无真正失手,不过也有后悔的经历——曾经投资一个在汽车行业的大型企业,投资规模比较小,也没有董事会席位,影响力不够,提的一些建议也起不到作用。“在一个很大的公司占很小的股份,这是一个教训。以后没有董事会席位,就绝对不投了。”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