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集团拟将持有的云南天达部分股权注入到新华光(行情,论坛),公司由此跻身光伏产业阵营
    作为股改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拟将持有的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注入到新华光(行情,论坛)(600184)。 资产如能顺利注入,新华光(行情,论坛)将成为这个光伏产业新军的控股股东,从而跻身目前炙手可热的光伏产业阵营。
    据了解,云南天达在光伏产业的工程类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但与国内其他光伏企业同样面临的问题是:稀缺的硅原料供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注入的云南天达要成为新华光(行情,论坛)的"金牛",还要经受未来我国光伏产业以及上游硅原料发展的变化考验。
    跻身光伏阵营
    7月26日,新华光(行情,论坛)对原股改方案进行了调整。根据调整后的股改方案中,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将向新华光(行情,论坛)赠送其所持有的4131.52万股云南天达股份(占总股本的47.49%),作为对西光集团的偿还,湖北华光新材料有限公司送出889.875万股、新华光(行情,论坛)其他非流通股东按各自持有新华光(行情,论坛)股份每10股送出3.375股,共计1170万股支付给西光集团。目前,湖北华光新材料有限公司为新华光(行情,论坛)的控股股东,而且湖北华光与西光集团均为兵器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业内人士称,由于股改之前新华光(行情,论坛)已持有云南天达400万股股权(占总股本的4.6%),新华光(行情,论坛)的股改方案通过后,新华光(行情,论坛)持股云南天达的股权比例将上升到52.09%,成为云南天达的控股股东。
    资料显示,云南天达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制造,生产基地位位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13亩,改制前为云南半导体器件厂,创建于1977年。2004年11月,云南半导体器件厂改制,由包括西光集团在内的9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云南天达,注册资本达到6200万元。今年7月,云南天达再度增资扩股,注册资本增加到8700万元,并引入外方股东,成为中外合资企业。
    东方证券分析师袁晓梅称,"云南天达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历时近二十年,具有较为深厚的积累与沉淀。"而且,云南天达在兵器集团的支持下,对未来进行了跨越式发展的规划,如能顺利达产,将跻身国内光伏产业的重要生产企业之一。因此,新华光(行情,论坛)借股改"暗度陈仓",有望进入目前正高速发展的光伏产业。
    光环背后
    目前,云南天达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主要以单晶硅电池为主,同时生产多晶硅电池及非晶硅薄膜电池(现处于起步阶段)。2005年,云南天达的产能达到10MW,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
    在市场方面,云南天达的太阳能电池应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为工程类,这一块所占的比例较大,主要是是为移动基站做配套,目前在西藏、青藏铁路、昆曼高速(云南部分段)等有广泛应用;第二块主要是为下游产业提供电池片,尤其是为一些灯饰企业提供电池。
    与无锡尚德、天威英利等光伏产业的劲旅相比,云南天达在产业内的自信底气来源于其工程类业务。云南天达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董俊对本报记者说,"做工程这块,无锡尚德、天威英利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是绝对的第一。目前,我们在工程类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5%。"
    "而且,云南天达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具有自有品牌,与其他贴牌企业有较大的区别,并且公司通过了一、二期产业规划,产能在未来几年将大大提高,2010年产能将达到2005年的10倍,到100MW。"董俊继续说道。
    根据云南天达的产业规划,2006年,云南天达要完成25MW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设,产能达到35MW,产量达到10MW,收入达到3亿元,利润800万元左右;2007年,预计完成60MW的生产线建设,产量为30MW,太阳电池收入达到8亿元左右,利润达到4000万元;2008年,启动另一条40MW的生产线建设,预计收入达到15亿元,利润达到1亿元;到2010年,全部完成100MW的生产线建设,收入达到20亿元,利润达到1.5亿元。
    但客观上来说,从云南天达规划的产量与收入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未来太阳能电池的单位售价将是一个下降趋势。"目前约4美元/W的价格,在2010年可能要降到约1.5美元/W。"董俊对此也向记者坦言。
    产品售价下跌将考验云南天达的盈利能力。实际上,云南天达近两年的盈利能力已经显示出下滑的趋势。数据显示,云南天达2004年和2005年的销售收入基本持平,均略微超过1亿元;但利润2005年却比2004年有所下降。
    产业天花板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光伏产业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30%,尤其是近几年来的增长速度更是超过50%。在光伏产业发达的德国,近两年增势尤其明显,并带动了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光伏产业仍将以超过30%的速度向前递增。中国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行业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目前也正处于一种倍增的快速发展阶段。
    光伏产业的井喷式增长,源于"求大于供"的简单市场供求关系。但在光伏产业光鲜的另一侧面,生产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材料———硅原料却是紧缺的。目前,硅原料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原料供应紧张为相关企业所共识。国际各大原料厂商的扩产在2008年、2009年才能完全释放产能,并且各大厂家担心提炼太阳能级高纯硅低成本的新技术对传统工艺有较大冲击,扩产力度不够。
    在我国国内,囿于技术条件等因素,硅原料的生产才刚刚起步,硅原料的供应主要从国外采购,而且由于国内生产加工电池片水平与国外并无太大差异,国内相应加工成本低,从而导致国外企业限制对国内原料的供应,硅原料紧缺状况相对于发达的德国与日本,形式更加严峻。
    "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硅原材料。"云南天达的CEO张志刚一语中的,"目前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并不落后,落后的只是硅原材料业。"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就处于相对不足的境地。据介绍,2005年我国光伏产业的总产能已经突破300MW,但实际产能却只达到150.7MW,产量只及产能的一半。
    张志刚还说,"2004年以前,做太阳能电池的利润空间是最大的,但在此之后,做硅材料的利润越来越高,与之相应的是,做太阳能电池的利润越来越微薄。"
    对于未来几年大规模的扩充产能之后,会否经受硅原料供应不足之苦?张志刚表示,"我们公司与一家德国公司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已经合作十多年,该公司一直供应公司的硅原料,所以公司在未来经受硅原料供应不足的风险相对较小。"
    资料链接
    国内硅原料生产现状
    目前,国内相关硅原料生产企业所采用的技术基本为改良西门子法,其中峨嵋半导体的技术是经过30年-40年左右的自行开发研究,目前产能设计200吨/年,2006年年底完成300吨/年的设计,规划中明年将建设500吨/年以及1500吨/年两个工厂,2005年产量90吨,2006年上半年实际产量为60吨。
    洛阳中硅的技术由有研总院在从俄罗斯引进技术上的不断改良,2005年年底形成300吨/年的产量,700吨/年的生产线在建设当中,2006年上半年有70吨左右的产出。
    新光硅业(G天威(行情,论坛)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35.66%)的技术也是以自行开发为主,在工厂建设上与俄罗斯方面合作,有可能成为国内首个千吨级别硅原料生产工厂,预计2006年年底完成工厂建设,2007年初进行试生产。
    分析人士认为,在硅原料生产建设上,应该坚持以自主开发技术为主。一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技术上存在较大风险,俄罗斯技术本身并没有千吨级生产实践经验,很难完成交钥匙工程,而国内目前相关团队与技术人员非常缺乏;二是目前国际七大厂商技术处于封锁状态,其他途径的引入,可能会牵涉到行骗或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刘 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