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向媒体强调,凯雷为财务投资者,不是产业内的掠夺者。与此同时,新桥投资执行合伙人单伟建也在强调,对深发展来说,他们是建设性的战略投资者。前者准备向凯雷出售徐工机械85%的股权,后者则于两年前取得了深发展17.89%的股权,以第一大股东身份获得相对控股权。
私募股权投资给自己安上一个看上去或许能够兑现其长期承诺的身份,无非争取优化自身的舆论环境。而对迫在眉睫需要改制的中国企业来说,与其浪费口水纠缠在海外投资者的角色定位和出身上,不如眼睛向前,看看已经引进了外资的先行者,是否在逐步实现改制的美好初衷。
徐工副总经理王岩松在自己的博客上重提“中国是否需要外资,是否需要国际资本”,甚至将这场争论与当年的“社”、“资”之辩相提并论。事实上,今年6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已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着力优化引进外资结构,着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着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目标已定,只待落实。徐工收购之争应着眼于引进外资所带来的具体问题,而不是退回到“要不要引进外资,要不要改革开放”这样徒费口舌的大而无当的问题。以道德口水仗掩盖利益之争从大里说是误导社会,起码是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
无论出于什么动机,作为“建设性的战略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职业经理人,单伟建先生在深发展“零对价”股改失败后,终于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新桥充其量不过是请来打工的外籍家教”!单先生继续劝导深发展的“家长”,“你可能看不惯家教,那不要紧,但千万不要拿孩子,拿深发展撒气”,因为,“归根结底,新桥并不重要,关键的问题是深发展到底是谁的。深发展是中国的银行,是属于我们大家的”。
在深发展引资改制后,单先生竟然设问“深发展到底是谁的”,更令人叫绝的,是单先生自问自答,“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这听起来更像是动员国资委拿出全体人民的资产,为深发展股改埋单。
深发展外资改制受到羁绊,徐工引资改制的讨论落入陷阱。让我们看到大型国企的产权制度改革步履维艰的还有七月底最让市场吃惊的举动。
已经上市的建行、交行同时更换行长。建行行长常振明调回中信集团就职总经理,交行行长张建国接掌建行。一周之内,迅速完成高管更替,堪称“高效”。不管战略投资者或财务投资者是否真关心银行改善治理结构,上市后,高层管理人员仍由任命,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依然如故。
引资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确实为中国企业带来了全球化的视野和经营理念。但这并不能成为国企改革唯一的路径,绝不能以引进外资为借口,逃避彻底的产权改革。如果国企自身没有要求彻底变革的动力,引资改制不过是又一个拖延改革的幌子而已。企业在脸上抹过一层引资与改制的油彩之后,继续得过且过,那么,引资改制无异于舍本逐末。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