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能源消耗,转变增长方式,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以高能耗换高增长,这一困局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扭转困局,也非一日之功。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积极的探索,扎实的举措。
今天起,本版推出“关注GDP能耗”系列报道。
开篇选取“东西南北中”五个典型,报道他们的做法;之后,我们将刊登一篇专家、市长、厂长的对话,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谈思路;最后,我们将刊登“我看节能降耗”,欢迎广大读者热情参与。
辽宁 年内关闭50处小煤矿
本报沈阳8月9日电 记者徐元锋报道: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国各地能耗状况,在GDP能耗、单位GDP电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三项指标中,辽宁省分别排第22位、16位、21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辽宁省经济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处长胡强告诉记者:今后,辽宁省将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建立万元GDP能耗指标统计、公报制度,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控;建立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启动循环经济试点;淘汰落后产能和推进法规体系建设。
2005年,鞍钢淘汰了四座高炉,2006年,辽宁省计划关闭50处小煤矿,上半年已关闭20处。
辽宁省的GDP能耗统计公报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从今年一季度始,一套覆盖全省重点工业企业的信息统计系统已经按季度进行能耗分析。万元GDP的能耗指标,也已经纳入到地方党政领导的绩效考核中,鞍本集团、抚矿集团等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也已通过国家审查。
宁夏 将减少煤耗百万吨
本报银川8月9日电 记者杜峻晓报道:经济小省,能源消耗大省,这是位于我国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真实写照。如今,宁夏正在采取各种措施,着力降低万元GDP能耗,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15%。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5年,宁夏因单位能耗过高,位于全国耗能排名第一。“十五”期间,宁夏能源消费逐年增加,年均增长高达23.4%,大大高于GDP年均10.9%的增速。宁夏经对能耗进行分析后发现,能源使用效率低、工业耗能比重过大、煤炭在一次性能源中的消费比重较大、无序建设电厂等是主要原因。
为降低万元GDP能耗,宁夏计划采取多种措施。2008年以前,宁夏将关停5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共计关停容量为300万千瓦,此举可年减少煤耗100万吨,同时严格限制企业建设自备电厂,提高燃煤机组的电煤利用效率。
湖北 百家企业成节能重点
本报武汉8月9日电 记者顾兆农报道:今年上半年,湖北省单位生产总值电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了3.05%和4.35%。
为确保完成湖北省政府制定的全省万元GDP能耗下降4%目标,下半年,湖北将实施“百家企业节能工程”。以冶金、石化、建材、电力等年耗能总量10万吨标煤以上企业为重点,着力抓好100户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工作,确保百户重点能耗企业今年节能120万吨标煤以上。
此外,湖北还将突出抓好工业节能,同时确保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工业增加值5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建筑节能,今年在100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推行50%的建筑节能标准;推进交通运输节能,推广使用清洁燃料汽车、电动汽车、节油新技术等,提高车辆实载率;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加快以农户用沼气为中心的农村新能源建设,今年将新增沼气农户30万,预计节约标煤40万吨左右;完善节能激励机制,执行能效标识制度和再利用品标识制度,利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确保全年节能目标的实现。
浙江 耗能大户被限令降耗
本报杭州8月9日电 记者鲍洪俊报道:不久前,省政府与杭钢集团公司、浙江三狮集团、巨化集团等17家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限令它们到2010年底,耗能总量比2005年下降118.5万吨标煤。这些企业的年耗能量都在18万吨标煤以上,是全省重点耗能大户,其中水泥企业占9席,其余为冶金、石化和水电企业。
据统计,2005年这17家企业的总耗能量达1146万吨标煤,占浙江省工业用能的1/5左右。此举意味着浙江省“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5%的目标任务正在层层落实到企业。
全省节能降耗剑指重点单位。省政府将年耗能量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1321家企业,列入重点监察范围。
这些企业总耗能量达5700多万吨标煤,占全省工业用能量的76%左右。
上海 以“技术门槛”推动节能
本报上海8月9日电 记者励漪从有关方面获悉:上半年,上海万元GDP综合能耗指标同比下降幅度超过了4%,在前几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突破。
上海以“技术门槛”来推动“效率节能”。据介绍,每年迎峰度夏期间,上海的空调用电量要占到全市电力负荷的40%以上,而目前大多数空调的能效比很低,大有潜力可挖。因此,上海已宣布对家用空调提前试行更高的能效标准,即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来达到节能。按照国家标准,空调产品目前的能效比标准为2.6,2010年要求达到3.4。而上海规定,从明年开始,凡是进入上海市场的空调产品,能效比必须达到3.2。
同时,上海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实行强制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制度,各区县已新淘汰劣势企业300多家。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