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 潘清)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8.195亿股A股9日进行网上现金申购。国航由此成为2006年继中国银行之后,又一家回到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超大型国有企业。
就在几天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宣布,这家已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国企正在排队等候监管部门核准其A股市场融资计划。 而中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也在此前提出了“A+H”的计划。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企回归,中国股市正努力摆脱“边缘化”危机。在此之前,GDP超过18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一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难觅其踪迹。
截至2006年6月底,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的市值超过4万亿港币,其中不少企业是具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同期深沪两市A、B市场的流通股市值约1.68万亿元人民币,不及“海外军团”流通市值的一半;深沪两市总市值仅为4.42万亿元人民币,小于在海外上市企业的总市值。
“一大批国企依靠其垄断性资源创造了巨额利润,国内投资者却无法从这些海外上市公司中分得哪怕一分钱。”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教授说,“大量优质企业境外上市,将导致境内市场的空心化、边缘化。”
上海证券交易所原副总经理方星海则表示,如果有竞争力的大公司都远赴海外上市,将使中国国内证券市场上的优质企业数量难以为继,从而出现“宏观经济快速增长与股票市场持续下跌并存”的奇怪现象。
两位资深专家的担忧正在被许多证据证明着。在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同时,沪深股指节节败退,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丧失殆尽。曾在全球证券交易所按上市公司市值进行的排名中名列第13位的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年滑落到第23名。
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石油2005年利润总额高达1337.6亿港元,盈利能力居亚洲上市公司之最。无缘分享其巨大收益的中国内地投资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股神”巴菲特从中石油H股投资中获益140亿港元。
在方星海看来,面对市场定价空间的趋紧和海外市场的严峻竞争,中国证券市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固守一个封闭的市场,寄希望于利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大量流动性,重塑一个资金推动型市场;二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取得基本成功的基础上,将中国证券市场打造成一个开放和有吸引力的市场,成为中国优质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和全球机构投资者购买中国股票的首选地。
“后一种选择显然更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方星海说。
正如胡汝银所说,“历史和经验证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依靠企业的海外股权融资来发展壮大。”如今,中行、国航等一批大型国企的“海归”,表明中国股市正在努力摆脱“边缘化”危机。
实际上,市场对于大型国企的回归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希望股市拥有更多质地优良的蓝筹股。另一方面,担心扩容的压力会令脆弱的市场和投资者心态不堪重负。
尽管如此,大多数的市场人士仍认为,长期来看优质国企将为股市带来更多增量资金,并因此激活存量资金的流动,从而让股市真正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我们不能将短期股指的涨跌作为判断大盘蓝筹股是否上市的基础,相反,这些股票上市所引起的短期股指涨跌,可以用来判断我们的股票市场是否成熟。”胡汝银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们或许应该用更理性的态度来关注这一轮的“国企海归潮”,用更乐观的心情来对待由此引起的股市暂时的起落,用更长远的目光来期待中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崛起。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