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名下石油企业尤科斯终究没能逃脱破产清算的命运
一方面削弱曾掌握着俄罗斯经济命脉的寡头势力,把左右国家经济和政治命运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克里姆林宫,另一方面,凭借着世界最大天然气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的地位,俄罗斯走上了强国之路,但这种普京式的强国路也招致了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担忧
尤科斯之死:寡头剧落幕
当俄罗斯前首富、大寡头之一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因逃税、欺诈等罪名身陷囹圄快3年之后,他的企业———前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企业尤科斯公司,其原油日产量在他入狱前比科威特整个国家的还要多———终究没能逃脱破产清算的命运。
8月1日,莫斯科仲裁法院裁定尤科斯资不抵债而破产。而尤科斯此前一直坚称,在当下油价高企的时候,公司的资产价值应该接近380亿美元,而不是政府认定的170多亿美元,因此足以能够偿还公司180多亿美元的债务,而不至于破产。
按照法院计划,在随后一年的破产清算期间,尤科斯公司剩余的资产,包括几处石油储备、1302家加油站、5个原油加工厂以及两处石油开采企业,将经过清算后偿还给债权人。舆论普遍认为,这些资产将很可能被俄罗斯现在最大的两家能源公司——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获得。
一年半前,尤科斯公司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尤甘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已经被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目前日产原油约160万桶,其中有100万桶来自尤甘斯克。
分析家们普遍认为,把在上世纪90年代私有化了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等这些决定俄罗斯经济命脉的资产部分地重新国有化,并在此过程中削弱曾被称为“俄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寡头们的势力,是普京政府复兴俄罗斯、重建俄罗斯强权战略的关键步骤。
而尤科斯的破产,也许可以看成是俄罗斯寡头剧的最后一幕。“大门已经关闭,从此,并非选举产生的寡头对俄罗斯经济和政治享有如此影响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纽约时报》上周援引一业内分析师说。
俄罗斯经济改革路线的“霍氏”缩影
从一名共青团干部,到苏联时代的企业明星,再到30来岁就炼就俄罗斯时代的大寡头之一,“霍多尔科夫斯基是一个能利用旧的关系并在新秩序下依然发展得很好的聪明人。”《金融时报》前驻莫斯科记者站主任、曾多次采访过霍氏的克里斯蒂娜·弗里兰说。她现在是该报副主编。
如果不是霍氏的犹太人血统,他几乎肯定可以在体制内发展。这位从莫斯科门捷列夫学院工程学专业毕业的尖子学生,由于当时的反犹太倾向而被迫进入半私有化部门。他创办的“青年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后来演变成合作社,并在“休克疗法”执行后迅速成长为“梅纳特帕”民营银行。
后者的质变得益于盖达尔和丘拜斯的执政。
1991年11月初,俄罗斯青年改革派的核心人物盖达尔和丘拜斯被推到了历史前台。这两位“休克疗法”(苏联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选择的道路,就是首先铲除传统体制的结构,然后在清理干净的地基上建造市场经济。其关键词是大规模的私有化)最狂热的信徒,都被新总统叶利钦任命为副总理,盖达尔同时还担任财政部长。
这个刚刚把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赶出克里姆林宫的新政府,正准备着以最激进的改革向旧体制彻底告别。
不过,盖达尔改革一个出乎意料的后果,就是打断了传统体制下连接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金融大动脉。
霍多尔科夫斯基很快发现,建立自己的金融网络,或者说使政府资金流动私有化,是俄罗斯市场经济中最有利可图的生意之一。
利用在前苏联政府中积累的人脉,霍多尔科夫斯基和他的团队在盖达尔执政初期的几个月里发展起来的金融体系,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加了自己的资本。
现在他们要决定有了钱之后干什么,而丘拜斯的证券私有化改革给了他们答案。
这个叶利钦在1992年8月19日宣布的“证券私有化”改革,是青年改革派们选择的一种大规模出售计划:把苏联积累70年的资产公平地分给每一位俄罗斯人。
从那以后,俄罗斯一批最大的工厂被列入了拍卖名单。
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梅纳特帕”银行就是在这一改革之后,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收购,买下了从金属加工厂到纺织厂、玻璃厂和食品加工厂在内的众多企业,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产业集团。
霍氏也因此在30岁出头的时候就成为了俄罗斯最有势力的5大商人之一。
然而,此时霍氏的寡头实力跟后来的发展相比,还只是小巫阶段。
1995年,32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在这年展开的把俄罗斯经济支柱企业私有化给寡头的交易中,成功地“攫取”了石油储量丰富的尤科斯公司。
与第一阶段把苏联时代的国有企业通过股份直接分配给俄罗斯人民不同的是,1995年第二阶段的私有化被称为是“世纪大拍卖”。
在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当时的叶利钦政府把俄罗斯的经济命脉———几家巨型的矿产和石油公司———以极低的价格贱卖给了少数寡头。而克里姆林宫收获的是寡头们的资金和政治支持:叶利钦在第二年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共产党领袖久加诺夫而实现连任。
尤科斯后来发展成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年轻的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就此成为俄罗斯首富。在2003年入狱前,他的个人资产,根据不同渠道的估计,在8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之间。
这次“世纪大拍卖”,是由几大寡头而不是青年改革派精心策划并获得政府通过和实施的。这标志着,一个少数寡头共谋,左右俄罗斯经济和政治命运的“经济寡头时代”开始了。
当老迈的叶利钦提前辞职、留给继任者普京一个同样老迈的大国的时候,这位前克格勃官员就展开了与寡头们的战斗。
2000年,普京当选总统后的首要行动之一就是把寡头们召集起来,宣布了一项新交易:寡头们可以保留他们在叶利钦时代所获得的巨大资源,但他们不能再在政治领域发挥任何作用。
先有两位作为媒体大亨的寡头被迫流亡国外。而霍多尔科夫斯基,尽管靠着石油富得流油,并在国内获得了摇滚歌星般的明星地位,却开始为反对党派提供支持,甚至还暗示他本人有意进军政坛。
斧头终于落下。2003年,政府武装人员冲进了霍多尔科夫斯基正在一个机场加油的私人飞机,把他空运到莫斯科。而后他因偷税、欺诈等罪名被判刑8年。
俄罗斯复兴: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后盾
欧洲以前害怕俄罗斯,是因为俄罗斯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而现在欧洲害怕俄罗斯,是因为俄罗斯是个“大而强的国家”,这主要得益于俄罗斯巨大的石油财富,俄罗斯电视台第一频道曾这样评论。
当7月中旬G8峰会第一次在俄罗斯这个新加入的国家召开的时候,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封面文章即是《与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共处》。
文章第一段话开门见山地流露出了欧洲的焦虑:“忘掉本周G8会议的既定议程———那些能源安全、传染病和教育问题吧。对于齐聚圣彼得堡的来自7个富裕而又民主的国家首脑而言,真正的难题与东道国相关,那就是,怎样与一个强大但是日益不民主的俄罗斯共处。”
从一个公认的弱国走向公认的强国,俄罗斯只用了短短6年多的时间,而这恰恰是普京执政期间。
2000年普京上台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在经过10年的内乱和经济混乱之后的凋落:国内政府债台高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人口萎缩,人均寿命缩短,国际影响力也大为减弱。
当普京这位之前主要在东德活动的克格勃官员踏入克里姆林宫的时候,他的复兴计划其实早就胸有成竹。在俄罗斯广袤的土地上,蕴藏着多得难以想象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这些地下宝藏就是俄罗斯复兴的秘密武器。
今天的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此外,俄罗斯还拥有着比现有的欧洲、美洲和亚洲的石油供应更多的油气储备。
这5年多来,正是靠着油气贸易,特别是在油价高涨的时候,俄罗斯经济以年平均6.5%的速度增长。去年,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大约为900亿美元,相当于财政收入的一半。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的最新统计,截至7月21日,俄外汇和黄金储备达到了创纪录的2629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和日本。
丰富的油气资源不仅帮助俄罗斯迅速走向经济复兴,更是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确立自己强国地位的利剑。
一个大多数欧洲国家都不敢公开表述的事实是,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目前整个欧洲一半的天然气和1/3的石油来自俄罗斯。其中奥地利、斯洛伐克和波罗的海各国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
等到北欧天然气输气管道(从俄罗斯沿波罗的海海底,通过德国和荷兰,然后沿着北海海底抵达英国)在2010年建成运行后,欧洲80%的天然气供应将来自俄罗斯。
另外,普京还宣布了将要建设一条从俄罗斯经过土耳其、希腊到达南部欧洲的石油管道。
随着俄罗斯油气管道不断在欧洲延伸,俄罗斯电视这样评论说:“俄罗斯不仅本质上在保证欧洲的能源安全,也在保证欧洲的经济发展。”
除了布局欧洲,俄罗斯的油气管道也一直向东延伸到远东的太平洋,并从那再建设供应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石油管道分支。为了这条管道的终点选址,中国和日本曾经展开过激烈的外交竞争。
此外,俄罗斯还把目光投向了北美市场。俄最大的天然气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今年年初宣布进军美国的计划,希望到2010年占领美国液化天然气10%的市场分额。
简言之,在一个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将越来越影响着大国外交政策的年代里,尤其是环保的天然气将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能源来源的时候,坐拥巨大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俄罗斯,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将越来越不容小觑。
然而,要让国家资源服务于国家的外交目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国家要控制这些资源的相当部分。
普京与寡头们的斗争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在尤科斯宣布破产前,国有油气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收购活动,已经控制了该国超过50%的能源生产。尤科斯宣布破产后,其资产估计也将大部分充实到国有的油气公司。
国有油气公司的旗舰就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这两家公司和克里姆林宫的关系也异常密切。
前者的董事会主席梅德维杰夫曾担任过总统办公厅主任,现在是政府第一副总理。后者的董事会主席伊戈谢琴则兼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和总统助理。这两人都是总统普京的幕僚,也是2008年普京卸任后总统的热门人选。
而有传言说,普京卸任后,很可能将掌舵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该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现有储量比英国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埃克森美孚这三大石油公司加起来的还要多。它生产着世界1/5的天然气,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管道网络。它同时也是一个媒体帝国,拥有电视、广播和报纸。
另据俄罗斯《独立报》报道,来自普京总统核心圈子的7人现在控制着9大国有公司,这些公司的资产总额相当于俄罗斯GDP的40%。
正是这种重新国有化的努力———尽管是通过市场化的操作,加上俄罗斯政府近年来在政治改革上的一些举措,导致了西方媒体的质疑和担忧。
《经济学家》援引格里高利·雅夫林斯基,俄罗斯一位如今被边缘化了的自由派政客的话说,叶利钦朝着民主这个正确方向迈出了错误的步伐,而普京则是朝着一个独裁的石油国家这个错误方向迈出了正确的步伐。
然而,辩护的声音也同样存在。一位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莫斯科做业务的美国基金经理比尔·布罗德塔(他从俄私有化改革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就说:“一个良好的、运转有效的专制制度比一个寡头式的黑社会制度更好———这就是俄罗斯面临的两种选择。”
不管怎样,《经济学家》杂志也承认,普京在国内高达70%的支持率是任何其他参加G8峰会的国家首脑所望尘莫及的。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