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股发行的重启与推进,新股询价制度再一次被推到了前台。尤其是在国航的网下询价中,询价机构的“光说不练”行为更是暴露了目前询价制度的弊端。因此,修改与完善当前的询价制度,已成为当前整个市场共同关心的话题。 而据有关媒体报道,管理层也有意顺应市场的呼吁,对新股询价制度作出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但怎样修改新股询价制度无疑是一个更加令投资者牵挂的问题。以笔者之见,要修改新股询价制度,首先就应该明白目前的询价制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弄清楚,那么,修改新股询价制度就只能是狗子咬刺猬——无处下口,或者乱修改一通。 那么,目前的新股询价制度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笔者以为至少存在着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询价机构的不诚信问题。目前的新股询价分初步询价与累计投标询价两部分组成,初步询价只是不掏钱的“纸上谈兵”,由询价机构来信口报价,以确定一个询价区间。然后再由询价机构来用资金投标询价。由于初步询价与累计投标询价两个阶段相互脱节,这就常常造成询价机构初步询价时的报价与累计投标时的报价不一致,或故意在初步询价时压低报价,或故意在初步询价时抬高报价,有的甚至在初步询价时故意报出高价,但在累计投标时却放弃认购。比如在国航的累计投标时,有一半以上的询价机构在累计投标时放弃了认购。这不仅反映出询价机构的不诚信问题,而且还导致询价结果背离正常的询价水平。 其次,询价制度成了利益输送的工具,并使“三公”原则遭到践踏。由于询价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需求情况,从而导致新股一二级市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套利空间,进而使得新股不败的神话一次次上演。如此一来,新股向询价机构的网下配售就完完全全变成了一种利益输送。而这种利益是与中小投资者无缘的,是机构投资者的专利。不仅如此,询价机构在吞食了网下配售的份额后,还可以继续进行网上申购,再来与中小投资者“争食”。因此,在中小投资者只能进行网上申购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却可以进行网下配售与网上申购的两次认购,这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是非常不公的。而且,从国航的网下配售来看,询价机构的网下配售完全是一种捡肥拈瘦之举。有风险时,把最大的认购份额留给网上申购;而看到利益时则最大限度地把认购份额留在网下进行配售。这种做法显然是把风险推给中小投资者,而把利益留给询价机构。 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因此,要修改新股询价制度,就可以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修改。 第一,改变初步询价时“纸上谈兵”的做法,而采取货真价实的资金报价。资金报价一经报出就不得撤单,直到累计投标结束后,进行最后的清算。这样可避免询价机构“空口说白话”,或不诚信报价事情的发生。而且,参加初步询价的机构,在进行累计投标时,无须进行第二次报价。在初步询价时的报价如果低于后来确定的询价区间的,则视为无效报价处理;高于区间报价的,视为询价的上限处理;询价区间内的报价,按实价处理。以维护询价机构的诚信原则。 第二,在确定了询价区间之后,网下配售与网上申购同时进行。所用的机构投资者,均参与网下配售;而所有的个人投资者则参与网上申购。由于网下配售与网上申购均是以询价区间申购的方式进行,因此,最后的新股份额,以出价高者得之。如果网下配售的报价不及网上申购的报价,则所有份额优先满足网上申购需要;反之亦然。如果二者报价都是最高价,则确定一个相应的分配比例,比如,网上申购占七成,网下配售占三成,在此基础上再启动回拨机制。如此一来,机构的归机构,散户的归散户,机构投资者就不能再来与中小投资者争食吃了。而且,为避免新股上市首日股价的过分高开或高企,机构网下配售的股份不设锁定期,新股上市首日即可上市流通。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