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明星与经济学家,一方是通俗与流行文化的代表,一方是象牙塔里的脱离尘世的知识精英,前者通低俗过炒作“走红”,后者通过发表“高雅”论文博取声名。这互相“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类人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共同享受这世界的繁华。 然而,这种相安无事的局面终于被经济学家 “先发制人”打破了——在最新一辑的《经济学家茶座》中,赫然出现一篇题为《关于刘德华的若干经济解释》的文章,香港知名艺人刘德华先生俨然成了经济学家研究的对象,可谓登上了大雅之堂。
而细看该文对华仔的“研究”,其诸多结论则足以让人乍舌:
刘德华是一种“商品”:文章开头就探讨了一番“刘德华是什么”,说刘德华是一个人、一种商品、一个企业集团;
刘德华具备高度“性效用”:文中还分析了刘德华的“商品效用”,刘德华先生被认为具有“性效用”等十多种效用;
刘德华的“效用函数”:文中指出明星是一种随时间流逝而效用递减的商品,明星效用是时间的减函数,刘德华也不例外,而刘之所以能20多年长盛不衰,其秘诀则在于不失时机地转换效用函数,也就是通俗所说的转型,转型相当于重新出道,带来全新效用和吸引力;
刘德华实行“价格歧视”:文章最后分析了刘德华演唱会门票为何昂贵的问题,从经济学上看,刘德华对他的fans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商品”,刘的fans不可能通过观看其他明星而获得满足,所以刘德华就具备一定的垄断性,垄断企业则可以通过价格歧视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所谓价格歧视,就是同样的商品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刘德华的演唱会门票有高低不同的价位,为了观看同一个刘德华,富人付出更高的价钱,穷人则购买低价票,但是无论穷人富人都被最大限度“搜刮”,厂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事实上,此次并非经济学家首次关注刘德华,两年前著名经济学者汪丁丁在杭州举办学术沙龙遭遇刘德华在不远处开演唱会,曾被记者问到刘德华的门票为何昂贵至此,汪先生一句“刘德华门票就应该那么贵!”一时当时成为娱乐媒体流传的名言。不管怎么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娱乐明星每天都在制造快乐,每都在愉悦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倘若经济学家再“参合纠缠”到一起,无疑带给我们一种更为新奇的“刺激”和快感。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