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网】
新华社 丛亚平
7月中旬以来沪深股市连续走低。仅7月份沪深A股市值缩水就达843亿元,深证成指两个月下跌500多点。由于新股扩容过猛,二级市场不堪重负,众多资金惊恐撤离,大盘连续阴跌,已完全跌破了保持半年多的上升通道,技术指标超卖多日仍止不住下跌之势,直到获知下周没有新股发行,这两天市场才略有反弹。
新股猛发行 大盘九连阴
目前市场不断加快发行新股的步伐,伴随着新股的迅猛发行,沪深股市几次出现暴跌,8月7日沪指最低跌至1548点,如果剔除新股上市带来的股指虚增,目前沪综指的实际已跌到1460点附近。而较能反映指数真实状况的深成指已连续下跌9天,出现了罕见的九连阴。投资者对市场调整的担忧开始加剧,二级市场资金纷纷撤离。中小投资者更可怜,不割肉抛股票损失可能更大,可抛了股票申购新股,又由于现行新股发行制度严重偏向大机构,散户买新股就像中彩票一样难。
自6月初中国股市重启IPO新股发行以来短短两个月就发行了20只新股,其中还包括中国银行、大秦铁路、国航的这样巨量大盘股。在股市已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市场扩容的步伐仍在加剧。申银万国研究所最近的报告分析,以目前的融资速度判断,预计今年A股市场融资(包括IPO、增发、可转债等方式)可能超过1700亿元!新增股市值将达到3、4万亿元,接近于股权分置改革前的A股总市值。
管理层可能会好大喜功地认为几个月就走完A股市场十几年的回程,扩容上千亿很是光彩,但有没有想过市场不堪承受,欲速则不达?市场环境的改善也不意味着可以“竭泽而渔”,尤其是在中国股市“大伤初愈”、又逢宏观调控当口,过快的新股发行很可能引发市场格局根本逆转,令监管层苦心营造的大好局面沦为“昙花一现”,让投资者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信心”变成“戒心”。而一旦市场信心的天平失衡,“长牛变熊”绝非危言耸听。
股市的持续下滑,意味着市场不接受目前的新股发行速度。近阶段大盘的持续调整,新股的加速扩容极大地挫伤了市场的做多信心。尤其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新股猛烈扩容的压力更是数倍放大。荣维投资分析师李宁指出,如果新股上市依然保持目前这种“疯狂”时度,并且不断有超大型企业不计影响、不顾中小投资者死活陆续上市,市场必然会再次走入漫漫跌途。
盲目扩容“猛于虎” 好了伤疤忘了疼
“为国企脱困服务”又成中国股市的首要任务。
联信证券首席分析师文国庆一语中的:目前的新股发行又回到了过去“为国企脱困服务”的思路上去,为大型国企(包括国有大银行)改制融巨资,又成了中国股市的首要任务,而保护投资人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又被搁置在一边。
中国股市曾经历长达5年的下跌,正是因为过去领导层只把股市当做为国企融资的机器,而长期忽视为投资者带来利益,当投资者利益不断受损时,只能选择离开股市,中国股市在持续下跌中最终完全丧失了融资功能。而股权分置改革以“对价”支付改革成本,照顾到投资者的利益,才换来股改的成功和股市半年的增长。中国股市千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连续半年的上涨行情使得各方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似乎行情一好就可以无所顾忌了。特别是融资200亿的超大盘股“中国银行”平稳发行后,一些管理层和大机构开始过于乐观,认为中国股市承接巨盘股没有什么问题,却没有想到,这是市场集停发新股休养两年之力做出的承接。本来大盘每月融资一两百亿、发行一只大盘股就够市场招架了,偏偏没人理会市场的呼声,大盘股一个接一个的发,似乎二级市场的资金无穷无尽,不论发多少股市都能承受。然而市场的走势说明,这只是一厢情愿。
资金诚可贵 信心价更高
扩容速度如此之快令投资者产生信心危机。两个多月连发20只新股,融资总额达到600亿元。如此密集的新股发行速度使人们对政府稳健发展资本市场的诚意产生信心危机,导致大量资金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和外围撤退。不少业界人士提出,管理层在关于股市扩容措施和节奏的安排方面,千万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把发新股加快市场扩容作为首要任务。否则从去年启动的牛市行情很可能夭折。
新股过度发行与控制投资过热不协调。现在股市又呈现出“圈钱何太急”的状况,企业的“融资饥渴症”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景况,而且融资胄口越来越大,过去发新股融资十几亿元就已经算很大了,现在则动不动就是100亿、200亿,却没有想到市场还是一个大病初愈的体弱者,有没有这样的承接能力。而且现在一方面要控制资金过剩和泛滥,收紧银根,国家也在采取各种方法控制企业的投资过热,另一方面却又在股市为企业融资几百亿、几千亿,企业拿着不用付利息更不用还的钱,更容易乱投资。国家应注意各种政策之间应有的协调性,同时注意融资的量和节奏。虽然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是个方向,但也要控制好“度”和时间,不能企望一口吃个胖子,如果发行“失控”,市场难以消化,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可能毁于一旦。
由于中国股市还不是成熟的市场,上市公司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重圈钱轻效益的行为模式并没有改变,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情况下,必然出现融资狂潮,因此管理层(包括证交所)目前还不能放弃监管和调控的职能,而应把握好发行节奏和数量。
现有机制不变 圈钱将变烧钱
融资效果也应纳入监管考核。更重要的是融了那么多资金“到底用得如何”?如果缺乏有效监管和对上市公司的约束,上市公司的巨额“圈钱”可能变成“洗钱”和“烧钱”,从股民手里圈来的钱并没形成企业更多的利润,而是被加速地糟蹋掉,尤其现在融资的额度如此之大,一个企业一下子拿到几十亿、几百亿资金,是否真有管好、用好、投资好如此之巨资金的能力?这么大的资金哪怕“圈”5%到个人或小集团的腰包里也会是非常巨大的数子。而上市公司业绩的优良才是股市长远发展的根基,如果巨额融资带不来企业生产效益的增长,中国股市仍将像过去一样成为集中毁灭财富的地方而不是优化配置资源的地方,股市的投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