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在海关总署网站非显著位置悄然发布了近20天的消息最近突然被媒体发现。
这条公告宣布,导致欧盟与美国联手在WTO起诉中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整车特征办法》)将做出重大修正。 原法案规定今年7月1日起国产汽车超过60%的部件使用进口货,必须交纳整车关税,现在这一限制将延期到2008年7月1日之后执行。
人们开始猜测变化背后的信号,但最不能让人接受的字眼就是:“投降!”
两条原则
在一次次被“电话骚扰”之后,国家发改委几位官员和专家终于在8月7日晚8点后陆续进行了回复。当谈到放缓执行是否意味着彻底放弃对外资组装的限制时,一位官员连用了三个“不可能”。“不要炒作,我们没有放弃‘60%零部件进口按整车征税’的标准。我们只有两条原则:一是原来执行的总成考核标准继续执行;二是原规定今年7月1日起执行的60%考核标准延期两年,就这么简单。”
去年颁布的《整车特征办法》被一些外资企业指责为麻烦的发端。因为在《整车特征办法》的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两个标准:即国产汽车的七大总成(车身、发动机、变速箱、前桥、后桥、车架、转向系和制动系)进口可以视为整车进口;或者60%零部件构成进口,则视为整车进口。其中,第二个标准应该在今年7月1日执行。按照加入WTO过渡期后第一年的关税税则,符合两项标准的车必须要缴纳平均达25%的整车税,而逃脱了这两条标准限制的企业,只须缴纳平均为10%的零部件税。
“暂缓执行”对外资品牌而言,是最诱人的字眼,但延期并不意味着全部放开。相关官员强调:“只有60%国产化这一条延缓到2008年,‘七大总成’限制一样都不能少。”
各个企业在评价《整车特征办法》时,都试图模糊概念,“各个机构说法不一样,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标准”。对此,发改委一位专家愤怒地表示:“标准在海关的文件里都有。不是说只要低于60%进口件就能达标,关键是‘总成’部分要求,发动机、车身都是进口就算整车进口,这叫2+0。然后还有2+3(发动机、车身再加任意三个总成)、0+5(除发动机、车身外的其他总成)。”
然而,法案延缓执行始终是个不争的事实。记者问发改委官员:“暂缓是对欧盟、美国起诉的让步吗?”对方答道:“可以说是让步吧。”中汽协会一位副秘书长则更明确地表示:“这件事在外资企业反应很强烈,我估计和欧盟、美国的官司直接相关,而且一定程度上这就是对国外要求我们取消贸易壁垒的直接回应。”
政策迟来
让步也好,坚持也罢,接下来的问题很现实,那就是这项政策对外资的经营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按照发改委的初衷,《整车特征办法》就是要通过价格杠杆,逼迫外资使用国产件,谁先达到标谁就先有成本优势,有资格打价格战。“我们不讳言价格战,我们就是要让外资品牌在价格上硬碰硬。”发改委官员说。
但从前期的执行效果看,外资还没有走到全面转让技术这一步,就已经通过大放血式的降价赢得了市场。去年,利用市场上的销售增量,外资开始吸引一些独资的零部件企业来到中国配套设厂。大外资制造商找小外资配套商,除了少数国内企业能成为一级配套商外,多数只能做电线束等二三级配套件,总成技术的控制优势再一次从政策的指尖滑过。
当然政府并没有放弃,根据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更大风暴,这就是产业政策司和工业司准备中的产能限制法案,它要求外资必须把新技术转让给合资企业中方,进行合作研发,以换取新增产能的批文。这将是放在外资头上的一个人工天花板。
然而,这个计划的前景也不容乐观。某外企工作人员以车界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判断,中国汽车最缺的是三样东西:以发动机为代表的总成研发技术;整车整合研发技术;还有就是基础制造设备。《整车特征办法》只是为了拿到第一样东西而已。
反思政策会发现,时间控制是我们最大的失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外资品牌一半进来、一半还在外时,政策没有行动;本世纪初,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和计委放弃国产化要求,准备制定新法规时,这个难产的法规又让中国汽车产业整整等了三年。一直到2005年才出台了这部《整车特征办法》,而此时外资在市场上已经拿到90%的乘用车份额。而在法案出台后,把更具杀伤力的40%国产化标准延长到今年,却把“总成必须国产”这个潜台词直接暴露出来,给了外资一个“中国准备攫取外国技术”(来自美国汽车媒体的说法)的口实。也正是因为总成国产的诉求,直接导致了政府部门在WTO法律层面的被动。
7月5日,誓不言败的发改委和海关总署正式向欧盟和美国做出答复:总成国产不能改变,但60%进口件视为整车的标准可以延期执行。参与谈判的一位官员说:“外国人一听就明白了。”同时,谈判小组之外的工作人员重整旗鼓,发誓要把外资将中国转化为全球制造基地的企图扼杀,为制订新政策迫使外资转让核心总成技术提供时间。
现在,一切都要看企业的反应了。
车市生变
宝马是对《整车特征办法》最敏感的企业,也是最强烈传达出坚决执行国家法律的企业。事实上,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远比法案对它的压力大,为了降成本,宝马只能加大本土采购。
根据华晨宝马向本报提供的2007年该公司本土采购计划,宝马在国内的零部件采购额将从目前的8.7亿元人民币上升到近30亿元。而针对不扶持本土配套商研发的指责,宝马特意透露目前对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研制模具的投资已经达到2.1亿元,未来将达到4亿元。华晨宝马公关总监马静华称:“目前有46家本土一级供应商在为我们供件,而到2007年将增加到83家。”
此前由于凯迪拉克宣布国产车改进口,上海通用一度受到外界指责,最近其高层再次强调:“进口的只是小批量、针对个性化细分市场,而正式的国产主力车型已经准备好,肯定能达到40%国产化,变速箱总成肯定是国产的。”
至于刚刚投产CIVIC的东风本田,由于可以在广州的发动机合资企业配套,相对没有感到太多压力,只是中高级的LEGEND不敢冒进了。总经理刘裕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国产件比例已经达标,即使是7月1日执行60%的标准也没问题。”但他透露,根据现在的环境,东本不打算上LEGEND,因为现在马上国产不划算。
对于已经完成本土化的本田、丰田、大众来说,政策延期对他们影响不大,但延期对于宝马、奔驰、奥迪、沃尔沃,却是一个利好。现在他们有了缓冲期,可以在两年内集中进口一些部件,同时让迫在眉睫的涨价因素退去。而随着竞争的激烈,中高级车特别是30万元以上车型的价格竞争将在今后几个月得到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