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的两大赤字为标志的全球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关注的焦点。由于中国的双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使人们把人民币汇率与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联系起来,进而把人民币汇率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联系起来。
我们认为,全球失衡与中国双顺差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不是因果关系。 认定人民币升值解决中美贸易问题是对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误判。
贸易顺差增长与
人民币汇率不是因果关系
首先,有研究表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较低的主要原因与劳工成本较低和其他社会成本不到位有关,与出口企业之间的相互挤压边际收益的价格战有关。如果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支付相应的社会成本,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会有所上升。出口产品的价格较低导致贸易顺差增长,但是与人民币的低估和高估的因果关系并不密切。
其次,中国的贸易顺差增长,与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和与之配套的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也有密切的关系。2005年中国的10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出口加工贸易顺差为1400亿美元,实际上一般贸易存在380亿美元的逆差。而且外资在加工贸易中形成了主导地位。这些政策没有随着经济发展改变,政策因素是贸易顺差扩大的另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贸易顺差在过去27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都是比较平衡的,还时有逆差。一直到2004年,贸易顺差320亿美元,也只不过占GDP的2%。2005年贸易顺差上升到5%的GDP。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的现状显示,近期贸易顺差的扩大,国内的储蓄-投资的不平衡增大才是贸易顺差增大的最主要的原因。研究显示,只有减少国内庞大的政府储蓄、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增加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加大企业分红减少投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消费增长,降低储蓄-投资的国内经济不均衡,最终才可以达到对外贸易的均衡。所以国内的经济不平衡发展是贸易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当然贸易顺差加大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并不是高度相关,而且相关性与因果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至于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我们假设一个极端的情况,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对美出口为零,美国贸易逆差规模相信也不会有很大改变。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美国在一般消费品的生产上没有比较优势;第二,美国人的需求没有明显下降的迹象。这两个因素决定美国会从其他国家进口初级产品和一般消费品替代中国的出口产品来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非常明显,人民币升值不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也不解决全球经济失衡的问题。
贸易顺差增长主要是国内储蓄-投资不均衡,出口产品的结构问题,以及政策因素和体制因素。
资本账户顺差增长与
人民币汇率不是因果关系
“中国资本账户的顺差增长-外汇过快积累-人民币应该升值”的逻辑也不能简单地推理。
首先,全球的过剩流动性输入是中国资本账户顺差增长的原因之一。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主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特别是替代“金本位”的“美元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创造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推动过剩流动性向中国流入。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2100亿美元,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350亿美元来自贸易顺差,其余1750亿美元都是资本流入。资本流入中500亿来自外国直接投资,200亿来自外债增加和海外证券投资,剩下1050亿美元可能来自各种名目的寻找投资机会的国际资本。流动性过剩的输入不能等同于正常的由于需求引进的资本输入。
最关键的是这种输入是强行的推门而入,本国被动地没有独立性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特别是对中国目前的过度的投资更是火上浇油。中国外汇积累的大幅增加,全球过剩的流动性的输入占到半壁江山。
其次, 外商直接投资(FDI)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没有转换成进口,违反FDI变贸易顺差为贸易逆差的发展经济学理论指出的规律性,是资本账户的顺差增长的另一个原因。研究显示,许多合资企业引进的FDI,直接结汇并没有购买外国的相应技术和设备,没有转化成贸易逆差而是转化为外汇储备。招商引资曾几何时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标准,大量的盲目招商引资不断增加外汇积累。另外中国公司的海外上市融资也增加了几百亿的外汇积累。这些外汇积累与FDI引进的制度规则有关,与粗放式的GDP增长的发展观有关,与国企改革的战略方针有关,显然与人民币升值不升值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几件事情是同步发生的。2001年,由于9·11事件和科技股泡沫破灭,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1%低利率政策。2001年,中国资本账户开始从逆差变成顺差并持续增长,2004年达到高峰。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从2001年开始。这些事情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应该不是巧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人民币低估了,事实上是美元在不断贬值,是美国不断发行货币,美元的不断贬值,使其他货币不断相对升值。
中国的资本账户的顺差增长的内部因素是制度、观念和体制问题;外部因素更多的是全球经济失衡,流动性过剩推动的结果。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