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逐利中的股市众生相
从百亿元基金到刚进市场扑腾的升斗股民,以数千亿元计的场外资金正在涌入证券市场。
自新股发行闸门开启以来,3个月中A股市场先后有21只新股获批发行,14只新股上市,已募集和计划募集资金额超过500亿元,新股上市让A股市场总市值陡增1/5。 往昔把市场搅得心惊肉跳的新股发行,意外获得了空前追捧。迄今完成网上发行的13只新股,累计吸引了1100万投资者参与认购,新股资金单次冻结总量最高达到8010亿元。这个数字大概是年初A股市场所有账户上资金余额的4倍。
大户买连号 机构进京摇新
每当有新股网上发行,下午2点钟,申银万国上海黄兴路营业部309房间,都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场景:五六个股民每人手把两台电脑,随着“三、二、一”的倒数,他们同时按下键盘。这是大户们申购新股的一个诀窍。“根据我们前些年摇新的经验,一起按下键盘,新股申购代码连号的可能就比较大。而买成连号,新股中签的几率就比较大,所以我们就想了这个办法。”老股民吴绍立说。
同样的场面和摇新热情,近一个月在全国各地的营业部反复上演。据统计,仅7月份就有超过1000亿元的资金涌入新股申购市场,新股资金市场的水位已从5月份前的0迅速上升到7月末的4000余亿元。
这还不包括以数千亿元计的摇新热钱。申万上海黄兴路营业部总经理濮佳杰证实:每当新股申购开始前,就会有大量资金通过银证转账或银证通进入保证金账户,而新股申购结束时,账户资金会急剧减少。“有段时间银证通系统压力过大,差点瘫痪。”他说。
越来越多的资金进入新股申购市场,让营业部在争夺客户时也备感压力。一些营业部经理反映,很多大户现在来营业部开户,首先问有没有“T+3”(即提前一天解冻新股冻结资金,这样可以更多获得新股申购机会)。而这是证监会刚刚叫停的业务范围。
就在个人投资者在新股市场绞尽脑汁,争取新股的“收成”时,在另一条跑道上,机构投资者却在为另一样东西奔忙。那就是———新股询价的资格。
对于参与新股申购的机构来说,询价资格意味着能参与中签水平较高的网下询价,意味着能拿到更多的新股,能赚到更多的钱。目前,网上网下的中签率水平确实相差悬殊。一般情况下,网下的中签率是网上的3倍以上。比如大秦铁路网下中签率4.1%,网上只有1.4%;中国银行网下中签率4.7%,网上只有1.9%。
“上一轮大盘股发行,因为询价资格没及时办出来,我们基金少赚了3000万元。”一位基金经理一想起这个就心痛。
超级大盘股中国银行的询价资格申请是迄今为止最激烈的一次“资格争夺战”。其时,股票型基金刚刚经历了一次发行热潮,并创下发行纪录,因而,一大批基金参加了询价资格申请。据称,此次询价资格申请,不少基金都有专人在北京为此努力,一定要在中行发行前拿下询价申请资格。
机构“博傻” 询价高企
一级市场钱潮涌动的结果,是新股上市价格的水涨船高,而这又反过来拉动了对于新股的需求,机构询价的表现也因此渐趋“非理性”。新股像一根铜线,一路把资金市场的热度传导到了新股发行的最上端———初步询价。
作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强化市场约束、完善股票发行价格形成机制的重要措施,目前的新股发行实行询价发行制度。即通过初步询价决定价格区间,机构二次询价形成定价,所有投资者再以资金申购的方式完成新股发行。
但这种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形成发行价的方式却渐渐面临一些非理性思维的考验。尤其是大秦铁路之后的初步询价中,机构的亢奋情绪越来越明显:世博股份———大秦铁路后第一股,最终发行价被定为3.6元,27倍市盈率,初步询价中机构最高报价7元,53倍市盈率;远光软件,最终发行价5.8元,初步询价中机构最高报价9元,38.3倍市盈率;华峰氨纶,最终发行价被定为6.7元,初步询价中机构最高报价9.5元,38倍市盈率。
除去宏润建设和粤水电两公司的行业属性受限外,其他六只最近发行的新股,在初步询价中,均有机构报价高于30倍市盈率以上。报出高价的尤以证券公司和QFII为多。
那么,参与询价的机构,确实都认为这样的报价是这些上市公司的合理估值么?相当多的机构表示,他们在参与初步询价的时候,会依据研究员的专项研究报告提出报价,但也有基金经理私下承认,他们现在报价时更看重的是二级市场因素。“新股发行短期内看风险不大,我们做新股看的是短期,上市就抛,谁管这个公司将来怎么着?”
类似的短线思维也被一些QFII采用。一些QFII机构负责人透露,他们参与新股发行,并非认为新股一定比老股票投资价值好。而是认为,刚开始发行时申购风险不大,可以做制度性套利。“不过,这种制度性利润能否持续我们一直在关注。一旦新股风险出现,我们就会劝退客户参与新股申购。”一位QFII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