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目前备受各方所关注的房地产涨跌问题,作为政策制订智囊之一的徐滇庆坚定认为:“房价肯定涨,房价指数肯定跌。”
徐滇庆: “房价肯定涨,房价指数肯定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广州报道
徐滇庆一直关注着中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五年来始终在推动民营银行的试点,他因此被称作“中国民营银行之父”。 而近年来,他又开始把研究领域聚焦在房地产领域之上,并参与了国家房地产重大政策“国六条”顾问制订工作。毫无疑问,徐滇庆是一个站在中国经济金融问题风口浪尖式的人物。8月2日,《中国经济周刊》在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专访了徐滇庆。
“房价肯定涨
房价指数肯定跌”
8月5日,徐滇庆专著《房价涨跌与泡沫经济》出版,这是他几年来对于中国房地产业观感的集合。在他看来,今年5月出台国六条非常正确,并且修订了去年国八条制订中考虑不周全的地方。
徐滇庆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5月初,讨论国六条过程之中,我曾发表了我的看法:这表达了一个好的愿望,我们一定要管好房价,一定要限制投机,但应该落实到一个制度创新。这个制度创新是我们整个经济改革过程中必须要抓住的中心环节。”
事实上,徐滇庆希望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的观点受到不少国内经济学家的“指责”,一些人认为政府来决定盖多大面积的房子是政府就干预市场,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在徐滇庆看来,这恰恰是经济学原理必然导致的结果,属于市场失灵下政府干预,并参与“区隔市场”的行为,被区隔开了之后再进行竞争的市场才会更健康。
他认为:“中国地价从原来协议招标到招、拍、挂,招标出卖,都忘记了区隔市场,土地的无流动性和绝对稀缺性,导致所需要的人群是覆盖着高、中、低收入全体人的,而不能够让穷人跟富人一起去投标,去争夺这块土地,这不公平,而中低收入者占人群的80%—90%,所以我们要把市场区隔开。”
“国六条”出台之后,徐滇庆经过调研后发现“现在90平方米一户是合理的,伴随着人均住房面积每年都可以更新,大都市可能就要少一点,在二等城市多一点。”
他的新书《房价涨跌与泡沫经济》一书中有两个观点:房价肯定涨,房价指数肯定跌,后者也意味着政府对房产结构性调整起到了作用。他的理由是:“其一,房地产需求是巨大的,中国改革20多年来,人民的收入增长率很多年都是两位数,而房地产面积增加都是在3%以下,这从居民的存款就可以看出来;其二,投资充足,目前全国600多类主要商品,450多个供过于求,150个供求平衡,没有供不应求的,所以巨大的资金流必定进入房地产。”
纵观世界房地产的发展,房价下跌通常存在于8种情况之下: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地震、瘟疫、战乱、金融危机等等。“咱们都没有这些事”,他说。
平抑房价过快增长
需要制度创新
中国的经济改革历程,就是不断出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历程。徐滇庆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房价就是我们在2004年遇到的矛盾比较集中的大问题。”
近年来,内地房价出现过热上涨。2004、2005年国务院都下了文件,要稳定房价,特别是在2005年前后出台的两个国八条。到了今年2006年的3月中,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提出一定要把稳定房价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
据统计,今年1季度,内地房价长了17%。徐滇庆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到了5月初的时候北京就涨了6.2%,这么涨下去还得了?而且统计数字和实际人们的感觉还有很大的区别,因为统计数字是把郊区和市区所有的数据放在一起了,而人们就看着那些市中心的房子涨幅,以前4千多,现在要涨到8千、9千以上,还在涨。”
徐滇庆认为应该反思究竟房价上涨是什么原因,为什么去年两个国八条都没起到明显作用?
2005年8月,徐滇庆参加了在海南召开的房地产博鳌论坛,在博鳌论坛上房地产学者说一套,官员说一套,房地产商说一套。徐滇庆表示:“老百姓无所适从,到底听谁的?我当时回答说听谁的都不对,要严肃的考虑,而且要有一个论证过程,不要像算命先生一样,说这个黑的,这个是白的,反正房价就是你说涨他说跌,不是黑的就是白的。”
事实上,在徐滇庆看来,以前所说的管好房价和限制投机还没有落实到制度创新上。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个制度创新是我们整个经济改革过程之中所必须要抓住的中心环节。
他认为,一系列的事情都要把它用制度创新建立起来。“国八条2004年提出没起作用,为什么?就是没有在制度创新上,而现在说明我们的政策制定和研究学者的水平提高了。”
事实上,在经济学中,区隔市场是一个基本原理,因为它是为了更好的竞争,更公平的竞争。徐滇庆说:“土地和房价的关系,早有定论,从亚当斯密、李嘉图到马克思对于低价房价的关系都有很清楚的论坛,不过现在很多房地产商很少读书,对这些理论他不了解,就凭着自己的利益在讲话。”
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还在质疑“国六条”执行力的问题,其实质是反映出利益的冲突,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因为盖豪华型的利润高,小户型的利润低,而盖豪华型的住宅地价肯定高。”
金融危机是“盛世危言”
“房价暴涨,充其量是肌肤之疾,金融危机才是心头大患,所以我研究房地产,说到底就是在防范金融危机。”徐滇庆的这番话表明,他研究房地产问题的最终着眼点还是中国的金融问题。
事实上,徐滇庆始终是一个在公众场合呼吁防范金融危机的人。中国金融体制在过去20年内承担着稳定宏观环境的任务,中国农业改革、国企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本都沉积到了银行体系内。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银行还保留着许多计划经济的特色。
徐滇庆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这使得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外部挑战,形势还很严峻,弄得不好有可能遭遇金融风险。我们一定要提高危机意识,防范金融危机,在中行上市的喜庆声中,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打好金融改革的攻坚战。”
从目前来说,中国的金融改革主要是抓两头带中间,一头就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一头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造,而中间是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改革。
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依然存在三道防火墙。第一是和外部的隔绝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第二是人民币的不可兑换;第三是高储蓄率。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金融业逐步放开,防火墙的抵御范围会越来越小。
徐滇庆也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了他提出“金融危机防范论”的看法,他说:“我天天在叫,就是要提高金融危机意识,但是你听见我说的时候,就是眼下没有危机,如果眼下就有危机我一句话都不说。”
(配文)
出身“自动控制”的经济学家
★文/谈佳隆
1945年出生于昆明的徐滇庆,从自动控制转到经济学研究的时候已经36岁了,却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取得斐然的成绩。
1967年,刚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的徐滇庆来到江西西华山钨矿下井做工人。当时徐滇庆只有22岁。在毛泽东主席“五七”指示下达后,当时技术干部都到下放农村,一时间人才紧缺,年轻的徐滇庆便担当起了相当于副总工程师的职务。
文革结束后,在所有人都认为他有着极好发展潜力之时,1980年,徐滇庆却毅然决定考研究生。由于运筹学考了第一名,35岁的徐滇庆被选入国家计委宋尔廉牵头的全国钢材优化分配项目组,他是项目组里唯一一名学生。
而正是徐滇庆在国家计委编写程序的机缘,使他与杨小凯(杨晓凯新闻,杨晓凯说吧)相识,两个人结下了终身的友谊。杨小凯当时在做经济控制论,于是常常拿问题向自动控制专业出身的徐滇庆讨教。杨小凯的英年早逝,让徐滇庆唏嘘不已。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实施价格双轨制,徐滇庆已经用计算机模拟了经济转型过程,刷新了传统理论和技术。
在当时宋尔廉等领导的鼓舞下,徐滇庆被送往美国,主修经济学。1990年,已经45岁的徐滇庆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并开始在加拿大的教学生活。
初入经济学研究领域,徐滇庆本想就着自己在数学方面的优势,在计量经济学上有所发展。但匹兹堡大学的导师却认为他应该做更复杂的研究,应该用大规模非线性方程组来模拟经济过程。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徐滇庆发现他建立的WTO模型经过改组可以用以描述金融系统。而模拟的结果是中国和香港都能挺得住,但韩国会支持不住。当时徐滇庆的研究结论与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家相左,但事实验证了徐滇庆论证的科学性。徐滇庆因此也成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
中国加入WTO之前,徐滇庆用模拟的方法进行估算,做出了WTO对失业冲击不大的结论。2000年,徐滇庆对中国社会保障缺口进行模拟研究,推翻了世界银行和摩根斯坦利认为中国保障缺口10万亿左右的结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中心对该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