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一只股改限售股解禁,G中化3914.51万股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将上市流通。而统计显示,8月份沪深两市有33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开始解冻,其中本周就集中了13家公司。
解禁迎来第一个高峰
自G三一限售股6月19日上市流通以来,两批股改试点公司中已有18家公司限售股解禁,8月15日,G中信和G长电将分别有118716.07万股、52258.50万股解禁,届时将迎来解禁第一个高潮。
统计显示,8月份共有33家G公司合计逾40.19亿股原非流通股上市流通,解禁市值约为340.28亿元(按8月11日收盘价计)。从2006年年内各个月份的限售股解冻情况看,8月份限售股解冻的市值最大。8月份限售股解冻市值最大的前五家上市公司分别为G中信、G长电、G申能、G明珠、苏宁电器,市值分别为151.72亿元、33.50亿元、23.98亿元、22.66亿元、22.59亿元左右,合计约254.45亿元。8月份解冻的限售股股数占解冻前流通A股比例在50%以上的有5家,分别是G中信、G宏盛、G龙盛、G恒生和传化股份,比例分别为233.73%、167.16%、125.53%、85.37%、57.70%。前4家公司限售股占目前流通A股的比重较大,且持股股东分散。
就目前来看,限售股解禁已出现两大特点:其一是解禁公司多是些优质公司,经营层面都很不错,业绩前景看好;其二是限售股解冻后的套现需求不大,从解禁股成交量来判断,解冻的非流通股均没有大量抛售,解禁后实际流通量并不大。业内人士预计,“小非”的减持压力主要集中在2008年上半年,2007年4、5月份也将有个高峰。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小非”解冻带来的存量扩容压力,远小于新股发行和再融资。据测算,下半年各月“小非”解冻累计规模在530至760亿元之间,而“新老划断”后已上市的12只新股,累计融资额即达到415.2亿元,预计全年A股IPO、以及定向增发规模在1500至2000亿元之间。相比之下,来源于“小非”解冻的“存量”扩容压力,将远远小于来源于IPO、再融资等的“增量”扩容压力。
市场格局新“变”
据统计,经历8月份的解禁高峰后,今年9月份只有4家公司限售股解禁,10月份为25家,到今年的最后两个月又将迎来一次小高峰,11月份和12月份分别有72家、66家公司的限售股将解禁。随着解禁的全面进行,整个证券市场格局也将发生变化。
首先,G股限售股解禁之后,现有的限售股股东将成为市场的超级主力,基金成为最大的“散户”,中国股市将进入“明庄”时代。
其次,限售股解禁之后,使得市场化并购以及控股权争夺战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在全流通背景下,无论股权的静态价值还是动态价值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再考虑到优秀上市公司的未来成长潜力,控股权的真实价值就更高,尤其对那些发展前景好,品牌价值高的公司而言更是如此。此类公司的大股东如削弱自己的控股权,将使公司成为并购的对象。据了解,作为公司的控股者大规模抛售的行为根本不会存在,在保持公司控制权问题上,控股股东是绝不让步的。
两类公司游刃有余
在市场格局悄然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有两类公司在其间乐得自在。它们既是在全流通背景下盈利最能游刃有余的公司,也是今后市场中受益最大的公司。
第一类公司:基本面较好的公司。上市公司拥有良好的经营现状和发展前景,再加上限售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股东背景坚实等有利因素,使得上市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后,套现压力微乎其微。没有了这种套现压力,上市公司自然能免除市场的实际冲击。比如,G凯诺、G上港、G韶钢、G中孚等公司,业绩相对优良,具有良好的行业环境,限售股解冻股数占流通A股比例在10%以下。
第二类公司: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整体价值中枢上移,这也使其股东受益匪浅。尤其是对一些持有较多“法人股”的上市公司来说,随着“法人股”的兑现升值,可分享到全流通带来的“红包”。如G中大就是G中化限售股流通的直接受益者。公司持有的782万股限售股,其原始投资成本只有0.45元/股,与G中化目前5.2元的股价相比,潜在投资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同样,投资G民生股权的G岁宝,目前公司流通市值不到4.43亿元,而其持有的G民生股权的价值却有6.47亿元。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