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金入场救市,利好政策出台,牛市开始到新股大扩容,牛市终结,A股市场的行情几乎总走不出这样的宿命怪圈。上周,由于网下机构认购不足,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重新确定其发行总规模为16.39亿股,较原定发行规模减少10.61亿股,比其当初计划发行27亿股缩水近一半。 降低IPO融资规模,这在内地证券市场还是首次,并引起各种议论。
观点之一认为,国航这次缩减融资规模,对IPO
市场、再融资都起了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资金面确实不容乐观,在市场经受了大量、频繁的融资而未能休养生息时再来融资,就会导致“吃不下吐出来”的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发挥,于是出现了国航这样的案例。
国航事件证明目前市场的承受力已接近一定限度,过分的融资冲动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调整机制,还市场一个自我调整、消化过程,以免再次出现第二个国航。同时,国航事件也会让部分排队申请发行的公司再做考虑,选择好的市场时机,免得挤在市场“不堪重负”的时候弄得两败俱伤。
观点之二认为,短线新股发行会作调整,中期扩容方向不会变。广州万隆分析称国航之所以会遭遇挫折,并不是由于新股发行速度过快引起机构不满,而是因为新股定价机制不合理给机构投资者留下的获利空间太小。从目前的新股上市情况来看,以后跌破发行价已经成为可能。大盘新股发行定价如果过高,则机构申购者甚至可能出现亏损,这就是国航发行出现问题的原因。
国航发行受挫确实会导致管理层对新股定价做一些调整,短线刺激大盘反弹。然而中期加速扩容的大方向不会受到根本影响。证监会8月7日下午召开发行部官员主持的内部媒体通气会,就要求正确认识新股发行、再融资,对于国航问题,管理层强调这只是个案。解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虽会根据市场情况做一些调整,然而扩容的大方向不会变,即使调整也是以让扩容更加顺利为前提。所以对短线利好有所预期的同时,中期加速新股扩容的主基调仍然难以改变。
观点之三认为,在加速扩容中,机构仍能够因政策倾斜,从新股上获得稳定收益,这也是保障新股发行的一个重要基础。如中行A股发行65亿股,向战略投资者配售和向询价机构配售的比例达到52%,且允许询价机构再来参与其余48%的网上申购。而中工国际的网下配售和网上申购中签率之比高达5:1,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更是低得可怜。机构投资者在新股配售上存在明显的利益优惠。至于股票资金申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小投资者获取新股中签机会的一种剥夺,真正的受益者只能是那些拥有大资金的机构投资者。本来能够在其中获得一定收益的私募基金,也因为最近管理层对“拖拉机账户”的整顿而受到影响。
此次机构网下认购国航的大缩水,也反映出其在打新股时“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殊地位。
观点之四认为,一级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滞后于二级市场的改革。这使得一级市场的参与者,可以利用发行制度的缺陷,凭借行政力量的强势,来“盘剥”二级市场,直至二级市场严重失血,进而将危机传导到一级市场,直至扩容遭遇阻力,才会告一段落。现行新股发行方式,使审批过会环节在行政需要之下“狮子大开口”,将问题堆积到发行环节,而由于发行环节无法完全消化,就将这堆“硬骨头”,推向了二级市场,而二级市场在不断的“盘剥”和“抽血”之下,终于消化不良,危机开始在二级市场首先反应出来。
于是,由于扩容的制度缺陷,导致的恶果首先通过股指的暴跌体现出来,进而传递到一级市场的发行,使得国航的认购不足,不得不缩减发行规模,如果管理层再不采取相应措施,一级市场的发行终将难以为继。
在这里我们看到,发行制度缺失所导致的弊端,通过层层传递,最终将所有伤害,全部压在二级市场之上,二级市场在为一级市场“埋单”。在此种格局下,“最市场化”的二级市场,反而成了专事打新资金的接盘者,把二级市场投资人的金钱,源源不断向一级市场和拟上市公司输送。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