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话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些大学生提出了“零工资就业”。在央视发起的一项调查中,学生与企业的态度截然相反。近七成大学生表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愿意在一家相对理想的单位零工资就业”,可以把它当作实习积累经验。 而有六成企业反对“零工资就业”,因其违反了劳动法。你如何看待“零工资就业”?身为职场人,“零工资就业”会给你带来压力吗?
对企业风险太大
□周女士50岁私企老板
“零工资就业”看似对学生、企业双赢,实际上对大家都没太大好处。我觉得学生自己去找“零工资”公司工作,不如报名参加上海的职业见习基地的活动。见习基地由政府挑选,公司品质有保障,而且政府每月有相应补贴。这项活动的推出,就是为了给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一个实践、就业的机会。由见习基地安排的学生,企业乐于接受,加入见习基地的大学生也不用把身价降低至“零”,这对双方都是更好的选择。
换个角度,“零工资”雇用一个员工,企业的风险太大。可能一开始彼此互相承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大家心里都清楚,老板这样做是违法的,而零工资者则是以留下来成为正式员工为目的的。可能半年或者一年之后,企业觉得我已经给了你充分的时间展示,但我觉得你并不适合这份工作。或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零工资者的想法改变了,觉得累死累活做了事情,应该有所得。突然为了“零工资”的事情,打起官司来,对企业的风险太大。再退一步来说,这个“零工资就业”在员工里开了一个不好的头。现在人员流动量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再让老员工感觉工资水平正在趋于“零”,那人才就更难留住了。
综合来看,这个想法,存在很多问题,可行性不大。不管实习还是就业,还是走正规途径比较好。
看清“零工资”
□sue26岁应届毕业生
面临激烈竞争,很多大学生都愿意“零工资就业”,以多积累经验。乍听起来,觉得现在大学毕业生多么可怜啊,居然到干活不拿钱的地步了。细细一想,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个人认为选择“零工资就业”的大学生大多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他们向往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可自身并未具备进入大公司、大企业的能力。孰不知,被大家所向往的大公司、大企业是不会因为你不要工资,而接纳你的;大公司、大企业需要用人,就一定有能力支付他所应得的酬劳,就算是实习生,也必须支付其应有的劳动所得。而采用“零工资就业”的企业,多数是非正规的,无非是想借实习之名,压榨一些劳动力罢了。去这类企业实习,多数是做一些打杂的活,能学到些什么,积累什么经验,也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毕业生就业不可一味追求大公司、大企业,脚踏实地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才是最有利于个人发展的。
前浪不想死在沙滩上
□Wendy27岁IT从业人员
庆幸我们公司尚未出现“零工资就业”人员,但对我来说,那些不拿工资,却又异常卖力,一心想要留下来的实习生,就跟“零工资就业”人员差不多。他们一股“豁得开”的拼劲,给了我和同事们不小的压力。我们这些老员工干的活,其实与新人相差无几,只是熟练度不同而已。和我一批进公司的,特别能干的都已经被提拔当主管了,我这样庸庸碌碌的原地踏步者,在公司里属于“上有老下有小”,夹在中间,很有危机感。尤其最近听闻,同行业有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裁掉了公司的老员工,而宁愿大量聘用没有工作经验或者一两年工作经验的新员工。
去年我带出来的一个实习生,如今跟我成了同事,做差不多的“生活”,虽然她还敬我为前辈,但事实上,我们的级别差不多,而她的工资比我低很多。据说,今年新员工进来,干的活跟我们一样,拿的钱更少。如今工资越开越少,恐怕也跟大学生越来越愿意接受“低工资就业”的想法有关。
我很担心这样恶性竞争下去,公司会变得越来越抠门,并且养成使用廉价劳动力、节约人力成本的习惯。我现在拿着相对的高薪,反而忐忑不安起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为了不死在沙滩上,我现在半工半读,争取拿个更高的文凭,或者考个证书出来,努力把自己变得更物有所值。
给贪心老板可趁之机
□朱小姐26岁某公司HR
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们开动脑筋,想出了五花八门的办法,比如花哨得像广告宣传册的简历、美容化妆、霸王面试等等。如今又有人提出“零工资就业”的狠招,可谓为了一份工作不惜一切代价。
不要工资,就给您干活,这样的宣传,对公司来说乍看好不吸引人。但只要稍微有一点法律意识的老板,都不会答应零工资的应聘要求,这是违反劳动法的。只要老板接纳了一个人为正式员工,就必须签合同,而合同上的工资必须高于本市最低工资。少于最低工资标准都不行,零工资就更别谈了。不少大学生,觉得用工资换经验,即使拿不到一分钱,积攒了工作经验也值得,如此想法有些天真。设想一个老板,如果他会钻法律空子,雇用一个没有工资(或者工资十分低廉)的员工,那他会真心诚意地把一份工作交给你去做吗?你很有可能只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勤杂工、实习生;你觉得能从这样的老板身上学到正确的经营之道吗?
可以理解大学生们为了找份好工作而想出了不少奇招怪招,可惜求职并不是选秀,拼的不是出奇制胜。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么说,用人公司最看中的依然是求职者的综合素质。求职,与其在薪水上拼谁低,不如多花些精力在能力上比谁提高得快。
拿钱的日子更踏实
□Monica22岁大学生
明年我就要毕业了。这两年的寒暑假,只要有机会我就去外面找地方实习。去了几家公司,待遇可是差很多。切身体会是,拿钱与不拿钱的活就是不一样。
一家公司,进去实习自由得很。上班、下班时间随便你,工作时间坐在那里喝茶、打游戏都没有人来管你,办公室里需要复印东西了,或者需要干些跑腿的活了,才会有人想到你。如此清闲的实习,自然是拿不到钱的。因为不需要付钱,公司也没有把任何事情交给你。还有一家公司,通过层层面试才进去的。当初就说好付出多少劳动量,会给多少的工资。到岗的第一天,工作就劈头盖脑砸过来。有事情做了,经验也慢慢积累起来。拿到工资的那一天,感觉拿钱与不拿钱的实习就是不一样。相比较,还是拿钱的日子比较踏实,公司把你当员工看,你能多做一些实事,也更能达到积累经验的目的。
就我自己的实习经验而言,我觉得“零工资就业”的想法,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美。反而拿钱的工作,公司会更器重你,你也才有用武之地。
要理想更要面包
□panpan20岁大学生
上高中时,老师总把高考比作独木桥,提醒我们填志愿时一定要正确定位,不能一味抱住理想不放。如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身在象牙塔的我也渐渐思考起就业问题。在我看来,求职之路就是另一座独木桥,只有给自身正确定位才能找到自己该走的那条路。
听闻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接受“零工资就业”,我认为,或许他们勇气可嘉,但实在不是聪明的做法。这违反了劳动法不说,还无条件地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所谓的积累经验只是一种自欺欺人、冠冕堂皇的说法。初入社会的新人,首先寻求的应该是自身的独立,是身心和经济上的全面独立。在经济还需依靠家人的情况下,大肆宣扬自己是为了所谓的梦想、经验、成长而“零工资就业”,未免有些可笑。
更重要的一点是,用人单位关心的是应聘者本身的能力,而非发出的工资。得不到工作不是因为工资,而是能力问题。想通过做免费劳动力换取工作的这种人,想必不会是用人单位的理想人才吧。既然自己不是用人单位“理想的人”,那么硬挤进人家公司有什么意义呢?与其如此,不如先去充充电吧。
千军万马往前冲的过程中,必定有人失败有人成功。不能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过于贬低自己的劳动价值其实是过于推崇自己理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体现。和高考一样,决定最后成败的是实力。要理想更要面包,先吃了面包养足精神强大了自己,理想才不会那么遥远。(晨报记者张玉婷)
我有话要说
●前年我毕业时,就业形势已经很严峻了。考虑到自己既没工作经验,专业又不是十分吃香,想找一份好工作真的很难。于是我不惜以“零工资就业”的方式进入了一家心仪的公司实习。半年后,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被正式录用,同时还得到了较满意的职位。事实证明:零工资就业不是没有回报,只不过回报不是直接的“钞票”,而是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了赚一份好差事,暂时的“屈尊”未尝不可!
———沙泉
●竟然有七成的大学生愿意“零工资就业”,这就意味着会有七成的大学生要做“啃老族”。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问题,但最终为其买单的是年近退休的父母们。这个数字,还意味着会有七成的应届生,因为没有工资作为回报,会把工作视作儿戏。我不拿你一分钱,凭什么要受你批评?凭什么要为你加班?凭什么要为公司节约资源,保守商业秘密……试想这样的员工,有哪个老板会放心把工作交给他去做?
———戴慧萍
●去年八月受朋友之托,我介绍了两名大学生到某公司“零工资就业”。公司老总看在我的面子上,选派了业务骨干做他们的“入行向导”,两人也挺珍惜机会,上手得很快。就在彼此磨合得不错时,这两名大学生突然“人间蒸发”。随之而来的是公司的生意出现了下降趋势,原来这两名大学生带着客户信息落户到竞争对手那里了。公司想通过司法途径讨个公道,苦于当初没有完备的手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虽然,这只是个案,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零工资就业”对企业有潜在危险。
———家琼咏艳
●“零工资就业”听上去,怎么与“零首付买房”好像是近亲。谁都知道万事开头难,第一份工作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毕业生对自己必要的包装与推广,我认为无可厚非。楼盘推广,关键是靠品质决胜,求职当然也是如此,所以告诫在校学生,苦练内功为上策。
———海上虔城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