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春华 上海报道
    赶在8月15日即将公布无锡尚德(NYSE:STP)2006年第二季度财报之前,公司CEO施正荣做了一件大事。
    8月2日,他着手进行了一次无锡尚德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行为:以现金加股票方
    式分两步收购日本最大的太阳能模块厂商MSK公司,收购金额涉及3亿美元。由此,无锡尚德进入外国厂商很难进入的日本光伏市场。这次收购也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对日本公司的最大收购。
    在完成了MSK收购行为的随后几天里,高盛对无锡尚德股票做出了“增持”的评级。不久前,无锡尚德还与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长达十年、总价值60亿美元的硅片供应合同,以保证在未来持续稳定的原料供应。
    在解决原材料和市场两大难题之后,施正荣可以略微舒一口气了,考虑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比如说,在本周即将举行的上海新办公室成立酒会上如何发表一些振奋人心的演说等等。
    进军日本
    无锡尚德提供的收购报告显示,此次收购日本MSK公司,将以现金和股票交易方式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收购计划于2006年第三季度完成,尚德将以1.07亿美元的价格通过购买新发行和现有股票收购MSK 2/3的股权;第二步收购于2007年年末结束,将收购MSK剩余的股份,根据MSK当时的财务表现,尚德将支付0.53亿至1.93亿美元作为对价。
    MSK是日本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也是建筑集成光伏(BIPV)领域的领先公司之一。2005年,MSK的年产量约为200兆瓦。施正荣在报告中表示,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组件市场,同时也是外国厂商最难进入的市场之一。此次收购将让尚德拥有MSK在全日本的销售与市场平台,公司将利用这些优势来增加在这个重要市场的市场份额。
    成都证券太阳能行业分析师张帅认为,尚德收购MSK是非常有突破性意义的行为。日本不仅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居全球之首,需求量也位于全球第二。由于日本本土拥有夏普这样的大公司,因此长期以来以自给自足为主,国外厂商很难介入。“尚德收购MSK,等于在日本建立了一个销售网络,这对于打开日本市场有很大帮助。”他说。
    联合证券太阳能行业分析师杨军表示,虽然目前太阳能市场还是供不应求,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尚德的做法很明智。
    由于台湾最大的太阳能厂商茂迪和益通都和MSK有长期的供货合同关系,而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极为强劲,因此,尚德的收购很有可能会对两家竞争对手在日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一定打击。本周三,尚德将正式公布2006年二季度财报,该公司CEO助理邵华千表示由于目前处于缄默期,不便就收购及财报事宜发表评论。而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的信息表明,MSK从益通取得的供货占益通不到1%的产能,茂迪的比例可能略高,本次收购对这2家的影响都不会很大。
    改变单一市场依赖
    除了原材料,销售收入来源单一使无锡尚德自上市以来一直受到业内质疑。2004年,该公司的营业利润比2003年增长了20倍,达到净利润1976万美元,总收入8529万美元,销售收入按照地区来源来看,72%的销售收入来自德国,17%的收入来自欧洲其他国家,8%的收入来自中国国内。
    施正荣一直期望努力改变这种局面,向德国以外的市场拓宽。2005年财报显示,无锡尚德来自德国的销售收入已经下降至54%,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销售收入上升至25%,来自国内的销售收入上升至17%。这表明,尚德对德国单一市场的依赖已经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德国市场本身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由于德国市场需求量巨大,大部分光伏生产企业都视德国为主要的出口市场,如台湾的茂迪、益通、大陆的天威保变等。而日本、美国两大主要的光伏巨头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纷纷开始出口。业内预测,2007年,德国市场将再次达到平衡并开始实现出口。
    同时,尽管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由于缺乏政策支持而滞后,但在未来国际市场可能出现饱和的情况下,国内太阳能厂商回归本土的趋势不可避免。无锡尚德也在这方面加大努力。今年初,无锡尚德开始参与江苏省两大光伏并网电站的项目建设,这也成为公司未来极有增长力的盈利点。
    长期风险仍然存在
    尽管施正荣坚持不介入光伏产业链上游硅原料的生产,但由于硅原料在整个产业链中地位的重要性,尚德一直给上游企业以资金支持。该公司分别资助了四川峨嵋和河南洛阳两家硅材料公司500万美元和1000万美元,帮助他们技术发展,以保证优先获得原料。不久前,无锡尚德在击败台湾茂迪和美国的MEMC签订了长达十年的供货合同后,进一步保证了原材料的长期稳定供应。
    尽管取得了进入日本市场的通道,并且解决了原料危机,并不意味无锡尚德已经扫除了产业发展当中的障碍,联合证券的杨军表示,此次收购MSK以及购买MEMC公司硅原料的巨大资金支出仍将给公司带来长期的巨大风险。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