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市场纷纷预期央行会上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时,国内银行的利率则呆在那里岿然不动。是市场的预期不当,还是央行判断失误或央行的无可奈何?正如有分析所指出的那样,当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银行的信贷规模一路突破之际,央行却在眼睁睁地看着国内银行信贷失控,而无能为力。
宏观调控须采用市场手段
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不加息的理由是不成立的,而我国宏观调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无法跳出计划经济的思维框架。
目前国内的宏观金融形势,表面上看是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国际贸易顺差超常增长及能源消耗过高,表现为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因此用行政性的方式收缩金融市场过多的流动性,是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但是国内金融市场过多的流动性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其根源何在?如果连原因都不清楚,不从根源上入手,而仅是从表面上或用行政的方式来调整、控制,那么要化解目前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快速扩张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看看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宏观经济问题也有,人家也在采取措施,但没有看到中国这样一种调法。比如,发达市场经济下的欧美国家,宏观调控也会有不断的动作,不仅简单而且见效。何也?人家用的是市场手段与工具。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国际贸易关系如此紧密的今天,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无论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央行都是在通过利率变化的方式来调整本国经济,让整个世界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一个上升的通道。但我国央行却偏偏喜欢行政工具,这也许是国内宏观调控一而再、再而三的原因所在。可以说,如果央行不能够真正利用好银行利息的工具,那么国内宏观调控要达到什么效果是不可能的。正如我一再强调的,中国的经济问题完全应该归结到利率上去,即政府管制下低利率政策是导致各种经济行为扭曲的根源。只有从低利率政策入手,才能找到中国经济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化解目前中国经济生活中根本问题。
政府的利率管制,不仅完全扭曲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也造成了国内许多经济关系的错位与扭曲。在低利率政策下,整个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一定是低效率的。因为资金的价格越低,使用的效率一定也越低。当利息为零时,资本的回报率也是零。一个实际回报率为零的项目与一个实际回报率为15%的项目都可以获得银行贷款或在股市融资。在这种情况下,看上去是能够刺激经济,但实际上牺牲了整个金融市场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率。
比如,目前国内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泛滥、传统的产业结构流行、资本挤出劳动力、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房地产泡沫吹大、资产价格飙升、居民财富制度性转移等等现象,都应该是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之结果。可以说,目前国内许多经济问题症结都可归结于低利率政策所导致的结果。中国的宏观调控就得从低利率政策入手,改变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价格水平与价格形成机制。只有增加资金使用的成本,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这样才能通过利率来影响与改变企业及个人资金使用的行为决策,从而改变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
而且在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中,价格调节是改变企业与个人行为决策最有效的工具,也是地方政府或其他非市场因素对其作用与影响最小的方式。如果仅是从行政上来控制与调整,或所谓的宏观调控组合拳,不仅对市场的影响与作用存在很大差异性,也容易为非市场因素对市场的干预与影响创造条件,从而干预宏观调控有效进行。比如最近央行大量增发定向票据,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力度不小,但效果却令人质疑。因为,这政策往往是以非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的。
央行为何不调升基准利率
那么,国内货币政策当局为什么不从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入手,调升银行的基准利率(即一年期存款利率)呢?一是与护航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有关。大家都知道,任何管制下价格的调整,都是一次利益关系的分配。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国内货币政策当局的利率调整注重的不是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是更注重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利益关系的变化。早几年,为了护航国有企业改革,用人为的方式把银行利率压抑在十分低下的水平上,以便让国有企业改革得到低于市场价格的资金。近期,国内经济的繁荣并没有带来银行利率的上升,而且以管制的方式压低银行利率以为困境中的国有银行改革创造政策性获利空间。
另一方面,面对央行的无能为力,有人认为是央行独立性太少,尽管央行知道目前国内经济面临的问题所在,但是由于央行没有太多的独立性,也就根本不可能根据其意图出台有效的政策来调控目前的经济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往往会从自己部门或行业,而不是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极力地反对央行升息,以便争取其部门职能更多的审批权、经济活动中更多的话语权。
总之,面对目前复杂的国内经济形势,基准利率是央行能够采取的最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除此之外,目前国内宏观调控没有比这更好或更有效的工具。最近几年来,央行之所以动用该工具不多,既有央行对工具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外在因素。因此,中央政府对此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何保证央行独立地运用这个工具,是保证国内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否则,国内经济的宏观调控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调控下去了!(特约撰稿 易宪容(易宪容博客,易宪容新闻,易宪容说吧))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