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不能只抓经济”
——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建设记事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浙江省环保局、温州市环保局陆续对浙江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滨海园区进行了全面核查,结果表明:该园区及周边地区空气、水、噪声、河流等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均与开发前持平。
“开发区不能只抓经济,也要把环境当作重要事情来抓!”近4次检查取得的可喜成绩,证明了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戴国森所言不虚。
“三重保险”出清水
“排水口的水清澈见底,这是我们在滨海园区的亲眼所见。管口另一头,连着日处理能力两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开发区环保局副局长陈国权介绍,从此排水口出来的水都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虽不可直接饮用,但完全符合杂用水要求。按照国家标准,污水COD标准应小于50,这里控制在20—30之间;氨氮指数应小于8,这里控制在2以内。这些数据着实让前来检查的浙江省环保局技术人员赞叹不已。
对于污染企业,开发区给予“特殊照顾”:公开招标合成革污染处理方案。现在,9家合成革企业总投资约2000多万元的废水治理设施已全部建成。“企业自行处理污水已基本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但我们还要进行二次处理,所以能看到这么清澈的水。”陈国权解释说。
如此“双保险”还不够,开发区管委会投入几百万元,在企业自行处理废水的排污口安装“环境远程监控系统”,一旦超标,远程控制中心就会即刻报警并“抠”响企业主的手机。如今该项目已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环保先行”落实处
“现在,开发区内企业一投产,就立即做到雨污分离,所有污水统一收集治理后一并纳入市政管网。”开发区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陈卿认为,污水处理系统的顺利启动和运行得益于园区管网设施的完备。据了解,滨海园区2001年建园之初,地面建设未启动,但起步区6平方公里的地下,就已铺设总长超过150公里的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和给水管道。
园区起步,环保先行,只要有利于环保的建设,就不吝投入。滨海园区在开发建设中,把环保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初,开发区引进香港上市公司新奥燃气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了滨海园区天燃气供应站,并同步铺设供气管网。现在,园区企业不必使用燃煤锅炉,大大降低了大气的污染。同时,园区在规划建设中注意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对与温州机场相邻区的有关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限制,建设了南北走向约300米宽的生态防护林。
“循环经济”再提升
“只要把污水处理厂的水进一步回用,一年能节省800万元。”陈国权手捧《中水回用建设实施方案》,该项目年内将正式启动。同时,园区内合成革企业尾气回收再利用项目也已进入了论证阶段。
从治理到循环回用,开发区对当前环保成绩并不满足,戴国森说:“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环保水平要在加固的基础上再提升。”今年是开发区环保设施大建设年:一个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3个垃圾运转站都已开工建设。园区还落实了30亩土地,前期投资100余万元,建设固废处置基地。
在对现有企业加大监管力度的基础上,园区将环保关口前移,在源头上遏制污染。开发区各部门共同把关,按照园区产业导向和有关环保政策,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和低污染、无污染的工业企业进驻发展,对不符合要求的,均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