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磁:专注的美丽
这家具有50多年历史的公司,正颇有耐心地在中国普及着安全自动化技术。它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安全控制感兴趣。
文/《中国机电工业》杂志 记者 夏 雪 摄影/本刊记者 王庆生
雄狮欢舞,锣鼓震天。 火热的氛围中,皮尔磁公司总裁Renate
Pilz女士执笔为醒狮点睛。这家德国企业以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方式开启了它的中国攻略。
严谨持重,崇尚技术,传统的德国精神在这家企业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一名工人可以随时敲开董事长的办公室,大声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哪怕发几句牢骚。皮尔磁从不固执。只有一点例外——它用50多年的时间顽强坚守自己的一块窄地,不断深耕。尽管更多的企业希冀在多元化扩张中迅速做大。
然而,就为数众多的德国家族企业而言,皮尔磁似乎更具代表性。它心无旁骛地在安全控制这块小天地里炼成绝顶高手,甚至将这一外行看来颇为枯燥的生意做遍了世界各地。
至今,皮尔磁已传至三代,那则古老的中国谶语正在失去魔力。
Peter Pilz的精神
Peter Pilz是皮尔磁公司的第二代传人。
1948年,他的父亲Hermann
Pilz创建了皮尔磁公司。这家公司最初的营生是制造医疗用的玻璃器皿和工业用的水银继电器。与大多数的家族企业一样,其创业过程充满了艰辛。头几年,这家仅有6名员工的年轻公司甚至没有稳定的工作场所。
不久,Peter
Pilz加盟公司。几乎所有的家族企业都有一位开创性的人物,大多数情况下,创始人往往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不过,在皮尔磁,正是这位毛头小伙而不是他的父亲深刻地影响了公司的未来。随着他的兴趣转向电子技术而不是玻璃工业,皮尔磁最终沿着“水银继电器”的道路,迈进了安全自动化的广阔领域。
1968年,皮尔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双手操作继电器。这一为德国大众设计的产品此后被公认为安全控制领域的一大创举。这一年,Peter
Pilz从他父亲手上完全接过了家族事业。公司搬到了新的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张。翌年,皮尔磁在邻国奥地利和瑞士成立子公司,开始国际化。
雄心勃勃的Peter
Pilz率领公司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是他施展抱负的黄金时期。不幸的是,上帝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1975年,他在一次事故中突然撒手人寰。所幸,皮尔磁并没有在这一致命打击中崩溃。
这位天才的开创者不仅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他将一种Peter
Pilz式的精神注入了他的家族事业:充满创新精神,开放,同时专注。Peter
Pilz的继承者们沿着他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他们小心翼翼地经营着他已经实现的梦想,并把他还没有实现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
1987年,皮尔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急停继电器PNOZ,这一先锋产品奠定了皮尔磁在业界的领袖地位。1997年,皮尔磁推出安全总线系统SafetyBUS
p,这是目前全球机器安全领域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安全总线。2006年,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上,皮尔磁展示了基于以太网协议的SafetyNet
p的雏形,并宣布最终产品将在2007年发布。从安全继电器到安全PLC,从安全总线到安全以太网,紧随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皮尔磁始终引领潮流。今天,在这家对技术充满热情的德国企业的总部,从事研发的员工人数接近三分之一。
是的,皮尔磁就是这样,它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一切进步,却低下头来专心走自己的路。在这条Peter
Pilz指引的道路上,时常出现充满诱惑的条条岔道,皮尔磁大步流星,从不旁视,它始终集中自己的全部力量奔向一个目标。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皮尔磁开始在全球进行大规模扩张。早在1969年,Peter
Pilz就意识到国内市场只能为皮尔磁的发展提供非常有限的机会。他的继承者们以更具魄力的方式推进全球化进程。很快,家族生意蔓延到了美国、日本、巴西等23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皮尔磁来到了中国。
进军中国市场
甚至在更早的时候,皮尔磁的产品就通过代理商卖到了中国。2004年,皮尔磁上海代表处成立。2006年,升级为分公司。这个陌生而极具潜力的市场意义非比寻常。
尽管与对手们相比,皮尔磁起了个晚,却依然赶上了早集。中国还远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还需要更多的耐心进行培育。2005年,皮尔磁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原计划的168%,但却仅占其全球收入的很小份额。Renate
Pilz坦承:“目前,我们更为关注如何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如何打造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团队,以及进一步加强客户对安全技术和皮尔磁的了解。”
皮尔磁将自己定位为“安全大使”,它将欧洲最先进的安全理念、技术和最新发展带到中国。事实上,如果想做王者,你就不可能等待别人把蛋糕做大了再跟进,特别是在中国这样对未来具有决定意义的市场上。
一些迹象表明,这家稳重的公司已开始为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张蓄势。此前,负责北方市场的北京办事处已经成立,而辐射华南的广州办事处也在筹建之中。尽管德国总部对这个还处于开垦期的市场没有提过高要求,但它的人数不多的中国团队却希望做得更好。
作为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安全自动化技术可以为任何需要机器安全技术的领域提供服务。不过在现阶段,中国的需求则主要集中于出口机械设备的本土制造商。国外的法律法规对机器安全作出了强制性规定,只有通过相关认证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出售。皮尔磁中国分公司总经理王己妍说:“到目前为止,出口机械设备的制造商是皮尔磁的主要客户之一,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市场对于安全控制的关注度正在日益提升。”近来,皮尔磁公司接到的有关安全控制的咨询电话不断增加,每次举办的技术讲座也是场场爆满。“很多公司的技术人员对这一块非常感兴趣,而他们获得最新信息的渠道又很少,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几天前,皮尔磁的网上工程师俱乐部开通了。王己妍介绍说,通过互联网的互动,皮尔磁可以及时向中国用户传递欧洲标准的最新信息,也可根据他们的疑问提供解答和帮助,同时,俱乐部的成员还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她甚至决定每年为俱乐部的成员组织一次见面会。
中国离“安全工厂”有多远
安全是生产活动的永恒主题。
今天,随着我国工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功能趋于全面,生产工艺日益复杂,对机器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频发的生产事故更表明,仅仅依靠思想教育、警示标语或者简单的防护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先进的机器安全保护技术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常见的安全开关、安全门锁、安全地毯、安全光幕等,到加装了安全继电器、安全PLC的简单安全系统,再到建立生产设备的安全型网络,伴随自动化与IT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工厂”理想正日益通过渗入制造过程的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环节得以实现。
在欧洲,欧盟标准委员会制订了统一的标准,规定机器设备只有满足相应的安全要求,即获得CE标志后才被允许在欧洲市场上出售和使用。它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二级法律,具有强制性。在北美,想要进入市场的设备必须获得UL认证,这需要经过UL实验室的严格检测。这些措施迫使设备制造商主动考虑安全问题。而一旦机器出了事故,也将追究设备制造商的责任。
我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颁布了相应的安全标准,但是至今尚未把它强制化。通常的观念认为,实现设备安全对提高生产力是一个障碍。一些设备制造商为了获得价格优势,通过省略安全保护装置来压缩成本,最终酿成了惨剧。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安全问题正在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关怀。目前国内有些行业已经在执行强制性标准,比如电梯行业,逐步将会在更多的行业推广开去,“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毕竟,要改变企业主和OEM厂商们的习惯和观念需要时间。”■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