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集团中国区总裁王倩茵专访
本报记者于婷婷发自上海
路透集团被绝大多数人定义为全球最大的跨媒体国际新闻机构之一,但实际上,作为一家信息提供商,路透93%的收入是通过提供金融资讯服务获得的。 早在1971年,路透便开始探路中国金融服务市场。《第一财经日报》日前对路透集团中国区总裁王倩茵进行了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路透集团目前在中国有多大的团队规模?在中国市场上的业绩占集团总收入的多大份额?
王倩茵:路透的金融服务团队和新闻采编部门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目前路透在中国投入的人力主要是提供金融服务的人员,在过去3年中我们在中国的员工人数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现在大概有140人。我们在中国的业绩相对于路透在全球的业绩来说并不高,几乎不值一提。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取决于其所在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中国金融市场现在仍然处于一个成长期。我们看重的是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去年路透在中国的业绩和印度一样都增长了10%以上。
《第一财经日报》:怎样看待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王倩茵:从中立的角度上看,我们认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是好的,而且是健康的。中国的金融监管层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目标非常明确,他们对改革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也都有清晰的蓝图,关键在于怎样把握改革的进程。一个市场如果开放得太快,就无法建设完整的配套措施,势必引起一些后续问题,但步调也不能放得太缓。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前进的步调是比较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的。
《第一财经日报》:路透在开拓中国市场的进程中有哪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
王倩茵:2005年到2006年我们在中国作了比较多的奠基性工作,这些业务可谓是路透的“生根举动”。2005年路透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合作,通过客户化的改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外汇交易系统。这个外汇交易系统采用集中交易清算的模式,在国际外汇交易市场运作模式上是一个新的突破。
此外,我们于2005年10月推出“路透中国债券参考率”和今年3月底推出企业年金指数,都是希望综合市场各方对价格的观点,来促进中国金融产品市场的透明度和活跃性,同时及时根据客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快速、准确、独立的金融信息。
《第一财经日报》:预期10年后路透在中国金融市场将成长到多大一个规模?
王倩茵:金融服务业的活跃依赖于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我们对路透(中国)的预期,从根本上取决于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预期。目前市场各方普遍对中国金融市场持有良好的愿景,觉得10年以后的中国内地金融市场至少要超越香港市场,甚至可能会和东京(市场)相匹敌。到时如果对中国金融市场的预期实现了,路透在中国的业绩将不言自明。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