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林喆
    已公布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整体上净利润的增长明显滞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业内人士分析,药品降价、规范药品流通渠道购销行为、整治商业贿赂等产业政策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上半年业绩不理想,但国内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是利润增长乏力的症结。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今后行业内企业分化将更为显著,市场份额将朝优势企业集中。
    行业毛利下滑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已公布中报的化学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3%,净利润则下降近12%;中药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上升27.5%,净利润只上涨10.3%。化学药行业中有六成出现净利润同比下降,中成药和生物制品行业增速也明显趋缓。
    银河证券分析师刘彦明认为,目前医药企业,特别是化学药企业出现业绩下滑,主要受制于产业环境的变化,处方药品降价是摊薄毛利的直接动因。此外,国际化学原料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制药巨头很多都实现了50%左右的内部采购比率,这就导致了像G海正(行情,论坛)(600267)等化学原料药企业毛利下降。
    中信建投的行业研究员邹新进也认为,医药行业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很大,目前行业不景气,同药品流通体制有很大关系。他以安徽华源生产的“欣弗”为例,该产品出厂价只有7元左右,但医院售价却高达38元。制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很大程度上在药品流通中被挤压了。
    2006年6月1日抗肿瘤药降价方案公布,随后其他药品降价方案也将陆续出台。业内人士认为,降价和产业竞争加剧,会推动药品销量上升,从而使市场份额朝优势企业集中。同时,一系列医药政策法规的出台,最终将促使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润分配趋于合理。优势药企由于具有较强的上下游谈判能力,将会在药价下降的情况下保持利润不降。未来医药行业走向规范,也将为优势药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行内企业分化将更为显著。
    特色医药将成亮点
    邹新进认为,医药行业不像钢铁、水泥行业那样产品具有一致性,个性化特征决定了特色医药上市公司将成为行业亮点。刘彦明也指出,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应当是品种优先,并购做强。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医药行业中,中药类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明显好于西药类生产企业,除了国家扶持的因素外,还在于中药企业多数拥有特色产品。而西药企业则很少自主研制新药。
    有研究表明,2005年我国医药行业新药研发总投入估计在70亿元左右,仅为全球第一跨国药企辉瑞公司的八分之一。新药研制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新药的创新研制能力及制剂水平低下,创新药物很少,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96%都是仿制药。
    刘彦明指出,在医药企业中,特色品种往往具有“消费垄断”的特征。此类企业或者具有品牌话语权,品牌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比较高,比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行情,论坛)等;或者能较好地同经销商一起实现盈利,比如江中药业、益佰制药。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医药生产结构“重原料、轻制剂”,出口偏重于附加值较低、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大的化学原料药,这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亟待通过特色药的研发和企业并购加以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