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中工国际上市以来,新股不断延续高开低走势头,包括中国银行和大秦铁路在内的蓝筹股代表也走出了相同的路子。搜狐证券特约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评论家水皮、资深市场人士张卫星(张卫星新闻,张卫星说吧)做客就新股发行制度问题进行在线讨论与交流。在谈到如何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时,水皮建议:取消网上网下分步发行方式、按账户申购。
新股高开低走是历史现象
水皮表示,新股高开低走同,这是一个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现实现象。历史证明,所有询价询出来的都是高价,这是游戏规则决定的,因为询价的过程就是一个竞价的过程,所以很少有人会往低处询,因为怕买不到。第二个问题,至少在目前来讲,新股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控制得当还是稀缺资源。当然新股最后的走势就印证了管理层对经济过去一段时间管理的恶性循环,一放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一死再放,陷入这种循环。新股的发行一恢复就是高价,一高开就是高开低走,一低走就是破发,一破发就停止,一停滞短时间之内释放能量也好,这种需求也好及都是相当大的。刚开始的时候肯定高价,因为需求太大了,还是有打新的强烈欲望。现在是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子里面。大家知道后面会停发的。
现在没有理由停止发行新股,从管理层来讲,新股为什么高开低走?因为股价泡沫,指数相对高,需求也大,所以出现高开低走,不会跟你谈发行制度上的缺陷导致IPO价位的高起。新股的发行不是压垮市场的主要原因,对于新股发行对于管理层来讲要控制的是节奏,投资者没有那么多的奢求不要发新股,大家还是希望发新股,特别对于转型时期的股市来讲,上一些优质的大盘股大家还是非常欢迎的。关键是看怎么调控,新股的节奏是需要调控的。历史证明,过去我们是没有调控好,所以很多情况下把事情做砸了。
高倍市盈率发行滋生股价泡沫
理论上讲,一段时间之内市场的资金还是有限,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发行的欲望是有限的,当然圈的钱越多越和,希望上市的公司也是越多越好,这两者之间不需要平衡,不能完全说放任市场博弈,我们现在的市场不具备这个条件。有管制的市场发行是必须的,所谓询价就会发觉,除了两三个大盘股之外,询价在13倍市盈率以内,其它几乎在19倍—20倍,中行都能询那么高的价,中行的市盈率是24倍,这个市盈率严重偏高。最初定价环节就已经是一个泡沫化的趋向,你给二级市场起一个什么样的指示作用?它的指示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就是扩大泡沫,泡沫倾向是一开始就已经存在的。
发行环节上的市场化,管理层实际上是要反思的,从519之后,特别是从周小川上任之后,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跟市场化始终让大家感到困惑的两个主要问题。方向没错,但是完成国际化跟市场和国际化的节奏跟过程是需要调整的,新股发行定价上,市场证明所谓自由询价包括以前的所谓竞价,这种完全市场化的方式并不适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我倒觉得以相对有指导的市盈率的定价方式可能更好一点,一般不超过16倍。这样的确是一个管制,市盈率动不动20多倍,那怎么办?中行市盈率20多倍,上市公司的银行股板块平均在15倍。
中行可能有特殊情况,因为受H股的影响,其它股票也一样,问题不光是中行,其它股票都是这样,都是高开低走。在定价环节上肯定是有问题的,现在这个询价方式肯定是制造泡沫价格的方式,最多怎么收场?跌破发行价收场。能够参与询价的机构也不多,而且机构行为往往是制造泡沫的行为过程。
从刚开始恢复发行没有几个月大家都开始讨论它发不下去了,或者对它反思,在全流通的情况下,大家对市场行为的迅速反应,这个以前没有过。每次新股发行之后绝对不会有这么快就开始回过头来反思,以中行为例就会觉得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中行持续下跌?有银行股板块做标准,银行股不可能盲目上涨,没有一个股票盲目上涨,去跟它看齐。但是也对我们这个市场怎么跟香港接轨跟国际接轨也提出一个话题,这个接轨究竟是在什么程度上接轨,比如说A股跟H股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们的A股是照着H股去定价,中行就定得那么高,定的结果只有往下跌。
包括马上要上来的工行怎么定价,是A股跟H股同时发,定价更大的考验是在后面。如果按照香港投资者、国际投资者的定价原则,可能还会给你定价30倍市盈率以上,那你怎么办?如果由着它这么定的话,显而易见,大盘肯定是高开低走,工行虚开80个点。这是你不加控制盲目的市场化或者国际化的结果,管理层应该想想这两个市场是不一样的,是有区别的。新股的定价环节包括发行环节上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一个是询价合理不合理,第二个就是这种发行的方式合不合理,由于引进了询价,机构询价本身又分网上网下,网上网下好像国际市场都是这么做的,国际化了。而且我考虑到网上了,很不错了,但是在单位时间当中新股还是稀缺资源,理论上不存在发不出去的问题,关键存在价格的问题。五分钱一股有人抢,五块钱一股也有人抢,关键在于价格。
中国市场,大陆的市场跟香港市场肯定是不一样的,新股这个环节上面现在肯定是供不应求的,单个新股肯定是供不应求的。拿单个新股或者五个新股来询价,寻出来的价格肯定是往高里询的。现在又分网上又分网下,本身就是对网上的投资者是一个很不公平的方案。它的前提是单个新股供不应求,只存在卖不出去的价格,不存在卖不出去的股票。
建议取消网上网下分步发行 按账户申购
建议根据中国国内的情况,取消网上网下分步发行方式。表面来看国际通行的方式在国内演变成一种机构投资者的特权,不光可以网上网下收购,反过来可以回到网上申购,不光网上收购,还可以保证金收购,这个就很不公平,不光保证金收购,还可以在资金上打一个来回,这个就很不公平。谁的钱多,谁拿到的股票就多,更不公平,不符合三公原则。发行环节这个是老问题,肯定是大家忍无可忍才会这么强烈,我觉得是可以解决的。
以前大家说过,一人一百股,这个方式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还增加做庄的难度加大。一人一百股可以,千人千股变成万人百股这是一个建议。第二,取消所谓现金收购也好或者按资金比例申购也好,就是按账户申购就完了。不用市值配售,一个新股上市愿意买的都可以申购,但是理论上一个账户一百股,没有多的。在保证一百股的前提之下,也可以分两拨,多出来的发不完,这次认购的人少,谁愿意再申购再来申购,没有人来申购说明你发不出去。
账户申购还有一个什么好处?避免上市公司的不当收益,避免掠夺投资者的正当利息。比如说它锁定的资金冻结十天,上市公司是不当所得,后来做了划分,现在转到投资者基金那儿去,凭什么转到投资者基金去?就不该收这笔费,这当中产生的利息,可以转给你转给他,说明这笔钱是无头的钱。这笔钱真是无头吗?股民的钱产生的利息,冻结的是股民的钱,你凭什么把利息拿走了?大家觉得这个不合适,现在说这个钱划给投资者保护基金,也不合适。这个是按比例花砖的,利息按比例产生。
他可能冻结了一万股,我冻结了一百万股,凭什么一个投资者跟他一样,我要往投资者基金里面交他十倍的钱?法理上都是不通的,没有法的概念。没有投资者权益的概念,都是侵犯投资者权益,以保护投资者的名义侵犯投资者的权益。这个是不当所得,该是谁的钱就该还给谁,这个一开始就是歪曲了的事情。这个可以避免,不要让人家拿钱申购。当然也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你认购了后悔,我不交钱怎么办?
我不建议交保证金,但是通过软件设计可以解决,你的账户上有钱能够申购,没钱不能申购,但是不划转你的钱,就算是划转利息也得打回我的帐上。不断的改实际知道自己做的不对,现在做的也是不对的。 (责任编辑:张雪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