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增长速度不如中国,但平均收入上涨速度却超过了中国,经济繁荣给印度国民带来了切实的好处,相比之下,中国确实应该反思经济连年保持接近10%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中国的骄傲,然而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许多中国人并没感觉到收入有明显增长。 至少相比于两位数的GDP增速,中国人的钱包并没有鼓起的那么快。当然,并不是中国人的感觉出了问题。事实上,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低于GDP增速。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人的工资收入并没有跟着同步增长。
这是一个令人诧异同时也又十分无奈的事实。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14日报道说,中国的GDP增速虽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但工资增速却远落后于这个幅度。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工资的成长速度比美国快70%,到1980年就已经与美国持平,这一段路程大概用了30年时间;而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近30年,工资却只有美国的1/20、日本的1/24。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
人力资源公司HewittAssociates的调查数据显示,2004年印度人的平均工资水平上涨了11.6%,是亚太地区最快的国家,这一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菲律宾、韩国和日本。中国人的平均工资水平在2004年仅增长6.4-8.4%,明显低于经济发展速度。而菲律宾人的平均工资水平在2004年增长了7.4-7.7%,仅次于中国位居第三。
数据显示,印度平均工资水平在2003、2004和2005三年里分别上涨了11.45%、11.6%和14%,远远高于印度当年的GDP增长速度。
相比于印度近几内出现的工资快速上涨,中国的工资增速确实显得有些逊色了。
专家解释说,中国工资上涨速度之所以长期低于GDP增长速度主要原因在于中印两国选择了不同的竞争战略。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在经济竞争中要获取竞争优势,办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加大经济活动中的科技、教育投入,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取得竞争的优势,通过提高经济活动的生产率来提高本国居民的福利;另一种则是以人为压低工资、借助传统的技术,粗放式地使用资源、对待环境,从而赢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
印度选择的是前一种竞争战略,其经济增长是以生产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为前提的,而中国选择的则是后一种竞争战略,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显然,廉价劳动力是中国竞争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工资上涨落后于GDP增速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廉价劳动力”策略也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足。这一点很容易解释,长期的低工资政策让居民没有足够的收入用于消费。
此外,在发展后劲方面,第一种竞争战略显然也要好过第二个。从长远来看,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还是在于技术改善和生产效率提高,单纯的追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并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长久之计。
百度一下“中印 收入”共搜索到6,240篇。印度经济增长速度不如中国,但平均收入上涨速度却超过了中国,经济繁荣给印度国民带来了切实的好处,相比之下,中国确实应该反思。(苗苏)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