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环境科技工作新局面 ――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
8月18日,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环保事业30多年发展史上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大会。记者就我国环境科技的有关情况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
记者:请您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环境科技发展目前处于什么状况。
周生贤:我国30多年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历程,也是环境科技不断进步的历程。上世纪70年代,围绕着工业污染源治理,综合治理技术取得较大突破,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步。进入新世纪,开展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物迁移转化等基础研究;研发了脱硫除尘、有机污染物去除、水体生态修复等一大批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了国家环境管理的关键支撑技术研究,为完善国家法规标准、强化宏观环境管理、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当前环境科技的现状和能力与国家环保要求还很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一是环境管理与决策缺乏依靠科技的工作机制,许多重大环保决策未经前期研究和充分论证,就匆忙出台,影响了决策的质量。二是近年来环保系统科技工作大幅度下滑,重大研究和调查项目较少,基础数据严重缺乏,部分成果与管理脱节,更有甚者,有的数据失真,不能真实反映环境状况和真实情况,凡此种种,难以满足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种种需要。三是污染防治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化,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达标不稳定;核与辐射安全研究水平较低;环境监测和执法的技术支撑不足,监测预警和执法的基础能力薄弱;环保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四是科技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偏少。五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环境科技投入机制,科研基础条件落后。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
记者:加强环境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生贤: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谁抢占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在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中掌握了主动权。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任务,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5个战略重点和16个重大专项之一,为环境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优先位置,这是以技术创新带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是在发展中突破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的重要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者:“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环境保护专项,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周生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16个重大专项,其中有4个与环境保护有关,充分显示了环境科技在我国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按照国务院统一安排,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实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参与组织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3个科技重大专项。目前,“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已经成立,环保总局为组长单位,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等9个单位为成员单位。这个专项国家和地方财政将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予以支持,是有史以来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对于其他3个重大专项,我局也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实施方案。
记者: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环境标准工作?
周生贤: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标准体系是我国环境科技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环境标准工作的主要任务。一要科学确定我国的环境基准。环境基准是制定环境标准的基础。基准不准,标准就无法真实反映客观规律,环境保护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确定环境基准,必须依靠科学研究。二要不断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加快制定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与控制、清洁生产审核、生态保护、环境工程建设管理、环境标志与环境保护产品认证、环境信息与档案管理、环境污染健康损害判定、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等工作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三要严格执行环境标准。首先要严格执行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要根据经济技术发展不断严格排放标准,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使环境保护目标最终与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相衔接。
记者:企业如何以环保科技自主创新为途径,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周生贤:在污染治理与技术创新方面,企业是污染防治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推动污染治理市场化,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创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实行全民搞环保。国家环境科技计划和重大环境工程项目要向企业开放,特别是在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要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环境科技项目的机制。国家环保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公共科技成果,要向企业开放。
二要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环保科研部门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平台;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环保技术研发中心,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三要引导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的研发。通过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引导企业重点研发火电厂脱硫脱硝成套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高效除尘与细微粉尘控制技术、大型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技术、危险废物处理技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清洁燃料技术、生态保护及修复技术、环境监测新技术等,努力提高环保工程科技水平和建设质量,为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
记者:新成立的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将发挥哪些作用?
周生贤:保护环境是全民族的崇高事业。成立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就是要建立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是环境保护宏观与综合决策的高级专家咨询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及重大环境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环境保护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大环境保护经济和技术政策、重要环境保护方针措施等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此外,我们还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作为环保总局常设的科学技术咨询审议机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国内外专题调研、考察和研究,对环境保护发展战略、规划、计划、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重要项目、重大决策等进行审议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
“两委”委员在各自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的加盟必将对环保总局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发挥重大作用,必将对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他们是环保总局倚重的“踱方步”的人,今后凡是涉及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都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对重大决策的支撑作用,坚决做到“三个不决策”:不调查研究不决策、不科学论证不决策、不集体讨论不决策。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