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胜局锁定之际,第二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召开。2006年8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来自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金融、证券业界的官员、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流通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展望证券市场的新格局、新特征与新趋势。以下是搜狐财经的现场文字报道:
孟涛:首先感谢主办单位,证券日报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接下来我代表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谈一下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培育发展中国企业债市场。 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选几个比较典型的国际债券市场,分析它成功的要素,第二部分是看如何借鉴成功的要素,进一步培育国内企业债市场。谈一下美国债券市场,美元债券市场是目前国际债券市场最成熟,最成功的一个市场,而且从现在的规模来看,全球的美元企业债券已经达到1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20%,美国企业债券融资占总体融资达到75%。从表上可以看出企业债融资规模远远高于美国国债的规模,同时外国在美元债券市场比率达到11%。
接下来从几个方面看美元债券市场如何走向成功。首先看信息披露和会计准则。美国证监会对债券发布披露和准入是最严格的,特别是2002年法案出台以后,对发行主体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要求更加严格,同时注意到在美国债券市场有很大规模的债券是通过144A模式来进行发行的。144A虽然不必按照美国证监会信息披露准则,但是需要要求更严格的更详尽的信息披露标准。在美国市场比较频繁的的债券发行人往往会采用中期票据的方案,首先预登一些比较大规模的债券发行规模,根据企业自身融资的需求,来调解发行的节奏。接下来看美元债券的评级体系,在美元债券系统中,更多的采用的是国际上三个比较大的知名的评级机构,木地、标酷和惠誉。
美国企业债的发行通常会选用两到三家机构进行评级。美元债券的定价是非常市场化,通过路演等形式确定债券的价格,相比企业债,美国的政府债券和市政债券往往通过拍卖的形式进行发行。美元债券从28天短期票据和30年的长期债券,有一套非常完整的信用曲线,对美国的公司债券来讲,流通性比较高的一般在10年期左右,这个和国内的企业债是比较类似,美元债券市场是非常开放的市场,几乎所有的发行提都可以进入美国债券市场发债,这里包括政府机构还有超国家的机构,同时也包括很多外国的企业。144A规则推动国外发行人到美国市场发债。
第二部分介绍欧元债券市场,产生比较晚,随着欧元的产生才发展起来的,欧元在市场不是欧洲债券市场,这里有点区别,今天谈的是欧元债券,欧元也是国际性投资货币,它的规模达到11万亿美元,在欧元债券市场来讲,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占了绝大比例,外国发行体在欧元债券市场将近10%,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外国投资者占欧元债券市场40%左右的规模。欧元债券市场如果是说在欧盟境内上市的债券,也是要执行非常严格的信息披露标准,还有很多以欧元结算的债券并不是在欧盟境内上市,往往是按照规则来进行发行。这里一般不会按照美国通用的会计准则和证监会的管辖要求,但是在发行说明书里,往往会包含一项声明,简要说明当地通用会计准则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重要差别。在欧元债券市场,应该说标普这三个也是普遍认同的认级机构,在欧元债券发行机构往往采用两到三家评级机构评级,企业债往往主导了中短期的债券市场,欧元债券也是采用国际通行路演定价的方式,应该说欧洲市场也是越来越开放,相对于发行人来讲进入也是比较便利的,但是这里刚才也看到政府部门在欧元债券市场上很大的主导地位,和地域特征相联系的,在欧元债券市场上,企业债规模并不是很大。
再谈一下亚洲市场,第一个是日元债券市场,它的起步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往往要求一些部可能倒闭的企业如一些公用事业企业才能发行债券,主要出于投资者的保护,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原来不能发行债券的公司也进入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外国发行人现在在日元债券市场的占比也达到了接近18%。日元在信息市场的披露也是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日元主要分三部分,一个是面对境内发行人的市场,另外一个是在日本债券市场发行,发行主体是境外的公司,还有一种是欧洲日元市场,也就是在欧洲市场以外发行日元债券。日元债券的评级从80年代开始采用评级机构以来,日本本地的评级机构和国际评级机构几乎是同步发展的,而且在某一些专业领域,日本本地的评级机构占据主导地位,通常来讲,企业债发行也是需要多家机构进行评级。应该看到日元债券市场整个国际化程度是相当高的,另外很多非日本的国家企业和政府部门进入日元债券市场融资也是相当便利。一般境外投资者主要是通过欧洲日元债券市场来参与日元债券的投资。
最后看一下新加坡市场,这是非常新兴的债券市场。到2005年年底新加坡债券市场发行存量达到2千亿新币,占到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20%左右。在新加坡市场,外国发行体就更为活跃,它的占比接近40%。新加坡很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披露不是非常严格,评级也是由三大评级机构进行,本地的评级机构积极参与本地发债的评级。新加坡的信用曲线来看,政府债券的发行期限并不是很长,通常最长是15年,公司债往往在十年以内,它的信用曲线并不是很完整,但是外国机构参与市场或者从发行主体或者投资者进入非常便利。
通过四个比较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债券市场分析来看,它成功的要素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
首先,必须有明确的信息披露和持续报告业务的原则,以及被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名单。另外有一组比较有经验的评级机构,对债券进行评级。同时是一个市场化的承销和定价机制,另外由政府和优质的公司能够为债券市场提供基准的信用曲线,同时各种信用质量和不同信用等级的发行主体都能够进入到市场来融资。最后一点,要有足够的外资参与,这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跨国的发行主体,另外一方面是具有丰富投资经验的外国投资者。它的核心主体几个债券市场都是,监管部门的核心工作就是保护投资者。
接下来看一下中国企业债市场,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有了非常长足的进步,现在也是非常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阶段,如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也是对照国际市场的成功要素来看,国内的债券市场也需要有比较高质量的披露标准,有受认可的评级体系,有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有完整的信用曲线,同时能允许包括外国发行体不同资质的发行人进入市场融资。具体来看,首先看信息披露的标准,国内企业现在要求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严,往往对持续披露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同时在有一些发行的时候,很多财务报表的披露,财务数据会陈旧,同时承销机构对发行文件的披露标准要求也是偏低的。如何来解决呢?我们建议要在发行人的网站上披露完整的信息数据,同时要严守持续披露的要求。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状况来看,国内的投资者普遍认为目前国内的评级机构并没有很好的提供对发行人的客观和准确的分析,我们建议首先允许更多的不同信用级别的发行体进入市场,这样提供多元化的信用。另外要求企业在发债时候尽可能多的有两家以上的评级机构为债券进行评级,如果有可能的情况下,允许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评级机构进入到市场。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排斥国内的评级机构,在日本和新加坡这些亚洲的市场里,国内的评级机构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
国内企业的定价机制相对是比较落后,并没有采用国际市场上通行的路演进行投资推介的过程,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造成不同信用级别的企业它的债券票面利率是接近的,这样存在劣债趋逐良债的现象,同时要求相关机构进行担保,缺乏信用曲线的建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更多考虑通过市场化定价的机制为企业发行定价,同时对经常发债的优质企业能够在额度审批上给予更多的优惠。
目前国债市场发行量越来越大,应该说国债基本上可以提供比较好的信用曲线的标准,但是企业债由于受到担保的影响,并没有体现企业自身的信用差异,应该说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企业债的信用曲线,我们建议要逐步地放宽企业债券必须担保的要求,取而代之是监管部门要求至少两个以上评级机构对债券进行评级。这样也可以降低银行风险,现在很多债券是由银行提供担保,有利于发展标准的信用曲线。
从发行准入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的企业债实行比较严格的额度审批制,这样会导致债券额度会流向大中型,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核项目,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匮乏,同时由于供应量有限,国内投资者投资的品种也是不足的。我们建议今后能够逐步采用允许更多、更广泛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能够进入到企业债券市场融资,今后的债券发行量尽可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决定,监管部门重点关注是信息披露的监管,而不是发行数量。
国内外资债券市场,从发行主体和外资的投资者都已经进入到市场,但是还是数量过少,像发行主体来讲,在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发行债券以后,还没有更多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包括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来融资,我们建议今后允许很多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时间比较久,有比较广泛的业务基础的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也能逐步进入到中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另外在外汇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允许更多的国外投资者进入到国内债券市场。
这是我对国内企业债券市场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还是请在座的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