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现象
戏曲音像柜台冷清碟好卖
“我想买一张范派的卡拉OK碟,但一直找不到。”上周,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里的音像区里见到一位越剧老戏迷,她告诉记者:“这个市场里的越剧音像制品我基本都有了,现在想跟着学唱,却一直没找到伴奏碟。 ”记者看到在这个市场内,戏曲音像制品占据了一大块区域,基本上中国各大剧种都有,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但记者在市场里转了一大圈,发现和其他音乐CD及故事片的“火热”相比,整个戏曲音像制品的销售显得有些冷清。
离此不远的北京音像大世界情况也差不多,戏曲(主要是京剧)占据了一个挺大的房间,各种戏曲音像制品分类摆放,各自占据着一块区域,但也是显得较为冷清,来看的人不多。与那里的市场销售人员谈起这种情形,他们也有些无奈:现在年轻人都不爱看戏曲了,来看戏曲音像制品的都是一些老戏迷。
暗藏暴利
比二线歌手音碟赚钱
对戏曲音像市场的这种低迷表象,一些戏曲音像出版社却表示:真正的市场并非如此。上海音像出版社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正当各家音像出版社纷纷放弃出版戏曲音像时,他们抓住戏曲能够持续常销的特点,推出热门戏曲音像制品,使演出与出版形成了良性循环,前一年的纯利就达200多万元。上海大剧院版的越剧《红楼梦》,他们先后出版了国内首张戏曲DVD,加上CD、VCD、卡拉OK、简装版、精装版等7个音像制品,目前已销售了20多万套。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大戏京剧《大唐贵妃》,在首演期间就推出了各类音像制品,销售十分火爆。之后他们推出的中国戏曲经典100集、中国戏曲卡拉OK100集、收录12位京剧大师经典剧目的《中国京剧大师》等,也都十分畅销。“国内的二线歌手,个人CD的发行量也不过如此。戏曲音像制品向流行歌曲叫板,这是前些年不敢想象的。”
营销特点
销量平稳细水长流
戏曲音像市场究竟如何?为什么会出现两种说法?一位业内人士说:“其实这两种现象都存在,出版社必须选对了出版对象,才可能创造出非常大的利润。比如出于魁智、张火丁、李胜素这些热门演员的音像制品就能赚钱;如果是一些新编戏或不太热门的戏曲演员的专辑,则可能是血本无归。”
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出现市场销售不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种娱乐的形式不断出现,使人们的选择余地增加,中年以下的受众更愿意选择其他的娱乐形式,这直接导致了戏剧市场的萎缩。”位于大钟寺的华人音像中心店秦经理告诉记者:“戏曲音像制品的销售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的平稳方式,销售表现本身也和时段有关,一般年末销售状况就会好些。”
成本核算
戏曲碟销售万张就赢利
其实,任何成功的合作,其受益者都不是单方面的。在许多音像公司看来,尽管戏曲类音像制品的消费者往往都是中老年人,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但是这一群体的绝对数量却是相当可观的,而且,他们的消费还具有稳定、忠实度比较高等诸多有利于销售的特点。因此,此类产品的市场前景仍然颇具潜力。
而前面提到的现场艺术的不景气,尽管对于剧团来说是巨大的压力,然而在市场操作中,却无疑有利于包括音像制品在内的衍生产品的投资者的。在版权方面,他们可以从版权方尽量争取到更多的优惠条件,而这些优惠条件所带来的投入成本下降、利润空间上升等利好形势,也往往容易让这些独具慧眼的投资者赢得商业上的成功:许多戏曲类产品,往往只要卖出1万张左右,就能够具有一定的赢利空间了。
背后隐忧
资金回笼慢影响推新品
虽然戏曲音像出版存在销售平稳、利润率高等特点,但也存在新品种推出缓慢等隐忧。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的钱社长告诉记者,他们出版社每年都要出版各类戏曲音像制品,每部戏都基本上要经过自己的拍摄和制作加工,由于戏曲音像“细水长流”型的销售形态,前期投入过大,资金回笼又慢,使得出版社不敢多加投入。戏曲音像制品只是整个出版作品中较小的一块。同时,由于音像市场本身也有一些不规范,一些卖得较好的戏曲音像制品被盗版的也还是不少,导致正版的戏曲音像制品销售不畅,影响了戏曲音像的原创。而且一些戏曲音像制品的滞销,也使得出版社不敢随便推出新的产品。这样看来,戏曲音像市场上出现戏迷找不到他们想买的碟,大多数是这些原因。
业界展望
戏曲音像业应强强联手
戏曲音像有利润,盗版自然就趁势而上。上海音像出版社社长韦芝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动员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到各音像店检查盗版,一旦发现,追查到底,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盗版,获得了较好成效。上海鸿扬音像制品公司的艺术总监钱进说,他们制作的越剧《蝴蝶梦》、《梅龙镇》,王志萍的越剧《盘夫索夫》,章瑞虹、陈颖的越剧《孔雀东南飞》等,市场反应都很好。但他同时指出,必须抓住演出热点快速上市,正版音像也应有百姓能接受的价格,否则会被盗版钻了空子。
一些戏曲音像界人士认为,中国戏曲音像行业其实是朝阳产业,目前正处于入世后的调整阶段。戏曲音像业应该强强联手,将国内资金与境外的技术相结合,抓紧制作精品节目,繁荣音像市场。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