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鲜艳的果冻,对孩子们充满了诱惑力,也给商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我国,去年果冻总产值已经接近80亿元,占整个糖果巧克力行业的26%,然而,就在果冻市场快速膨胀的时候,果冻引发的儿童死亡事件也在频频发生,就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这天,上海一个只有一岁多的孩子,被果冻噎住,窒息身亡,事件曝光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果冻安全问题的关注,在大家的共同呼吁,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去年年底,联合出台了新的果冻生产国家强制标准,规定杯形凝胶果冻直径不得小于3.5厘米,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长度不小于6厘米,异形凝胶果冻的净含量不小于30克。
果冻新标准已经从今年5月1日起在生产领域开始实施,从今年10月1日起,不符合新标准的果冻将不得上市销售,可是,记者惊讶的发现,即使有了新标准,果冻的安全性还是不能彻底保证,果冻杀人的悲剧还在上演。
可爱男童,命丧果冻
一个可爱的孩子名叫袁佳豪,八年前他的父母从湖北农村到武汉打工,平时小佳豪呆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照顾,每隔几个月,他的爸爸妈妈就会把他接到武汉玩几天,这是一家三口最快乐的时候。
袁波娃母亲郭燕:“我们所有期望全部期待在我小孩身上。”
今年4月19日是袁佳豪3岁的生日。父母特意把小佳豪接到了武汉,想为他过一个快乐的生日,4月16日是一个星期日,距离小佳豪的生日还有3天,妈妈特意请了一天假,准备带小佳豪到附近的公园玩。
郭燕:“我就带他去公园里玩,我就带朝前面走,走到那个永新超市那里,他还笑,他说搁超市里玩,我就带他去超市里。”
一进到超市里面,小佳豪就被货架上五颜六色的果冻給吸引住了。
郭燕:“他头一天他都要那个果冻,我都没给他买,第二天他又要,我想小孩儿很少来嘛,我就肯定当妈妈的,肯定是,他要什么我尽量满足他。”
买了果冻之后,小佳豪立刻闹着要吃,妈妈就在超市门口剥了一个喂给他,随后,小佳豪又要吃第二个。
郭燕:“他说妈妈我自己会剥,然后他就自己拿到,剥开了吃。”
此时小佳豪的妈妈并没有意识到可能发生的危险,然而,就在几分钟后,当小佳豪和妈妈走到路边的一家小副食店门口时,意外发生了。
郭燕:“我转过来的时候,他都已经卡到了,眼睛都翻白,嘴巴都发紫了。”
突然发生的意外让小佳豪的妈妈十分紧张,见此情景,一旁的副食店老板迅速抱起佳豪冲向马路边,拦下一辆小面包车,赶往最近的一家医院――武汉市商职医院。
武汉市商职医院距离小佳豪被果冻噎住的地方不过几百米的距离,所以只用了三四分钟时间,郭燕和副食店老板就把孩子送到了急诊室,他们以为到了这里小佳豪就能够很快把那块果冻取出来,脱离险境。
在武汉市商职医院的急诊室里,急救医生们开始对已经昏迷的小佳豪进行抢救,试图把小佳豪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
郭燕:“就过来那个女医生,她就问怎么回事儿,我说小孩儿吃果冻,她就把两个腿,就拿倒这样抖。”
然而,这样的抢救在持续一分多钟后,果冻却并没有被拍出,小佳豪的状况却变得更加严重,医务人员不得不改变抢救措施。
郭燕:“抖了一分多钟吧,他说不行,不行,来个医生,就把他放床上面。”
医生:“心位复苏,人工呼吸了,做了一个腹部冲击。”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然而所有的抢救措施都没能让小佳豪醒来,果冻仍然牢牢地卡在他的气管里,取不出来。
郭燕:“反正我当时都蛮慌,我说求求医生救救我的小孩儿。”
随后,抢救依然在进行着,而小佳豪的状况却在继续恶化,六七分钟后,商职医院的医生发现小佳豪的生命体征已经十分微弱,而他们却无能为力,于是提出袁佳豪必须紧急转院。
郭燕:“那个医生说转院,转院我都说,派救护车,那个医生说叫我们搭的士是一样的,我都跪在地上求他,能不能本我们派一个救护车,那个女医生说,搭的士一样的,也十块钱,一样的,蛮快。”
医护人员的话让小佳豪的妈妈焦急万分,她抱起孩子发疯般地冲出商职医院,而此时小佳豪的生命已经是危在旦夕。
国家标准果冻频频杀人
郭燕抱着小佳豪冲出商职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被果冻卡住了10分钟了,这时候死神距离小佳豪越来越近,一分一秒都性命悠关,郭燕用最快的速度跳到了一辆出租车上,她的目标是武汉市儿童医院,她希望这家当地最好的医院能把孩子的生命夺回来。
在离开商职医院以后,小佳豪的父母匆忙拦到了一辆出租车,在出租车上,妈妈紧紧地将小佳豪抱在怀里,不停的喊着他的名字,而此时的小佳豪却依然没有任何的反应。
郭燕:“我感觉他身上还有体温,我都趴上去,闻他的呼吸,看他有没有呼吸,呼吸蛮弱蛮弱的。”
从武汉市商职医院到儿童医院正好要穿过城市最繁华的地段,拥挤的车流和一个接一个的红灯,让小佳豪的妈妈心急如焚。
郭燕:“星期天的中午嘛,堵车堵得蛮厉害,一直到中山大道那都不能走了,的士调头调几回,闯了两个红灯。”
此时的每一秒钟,对小佳豪的爸爸妈妈来说,都是那么地漫长。
郭燕:“我就使劲的拍那个的士的坐垫,我说你能不能快一点,让他快一点。”
二十多分钟后,小佳豪终于被送到了武汉市儿童医院,而此时他被果冻卡住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半个小时,在这家武汉市最好的儿童医院,不到三岁的小佳豪能够起死回生吗?
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徐恩明:“当时的这个孩子就躺在这个上面,当时孩子,已经当时昏迷,神智不清了,脸色,整个是紫绀的,当时已经十分危险。”
此时,徐医生已经有了不详的预感,他抱着一线希望,对小佳豪进行最后的抢救。
徐恩明:“还看有没有一点点希望,所以我当时就用了这个喉镜,直接用喉镜,就挑开了小孩子的喉炎,暴露声门,就看这个声门,有没有异物,当时就看见这个声门已经呈尸位, 死亡状态,已经死亡了。
郭燕:“我趴在床上,我就把小孩儿抱在怀里,我说我小孩儿没死,没死,我当时根本不相信我小孩儿会死,觉得,就前后几分钟的时间,怎么说死就死了。”
在小佳豪的死亡病历上这样写到,因误吸果冻,多发性气管异物导致呼吸心脏骤停,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小佳豪的生命因为一颗小小的果冻永远定格在2006年4月16这一天。
记者拿了一个夺走小佳豪性命的那种果冻,量了一下,这个果冻的直径是3.72厘米,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所要求的,果冻直径不小于3.5厘米的规定,然而,就是这种按照新标准生产出来的果冻,仍然在制造着悲剧,而且还不止小佳豪这一起。
一周前记者来到袁波娃的家,不过房间里几乎看不到任何有关孩子的东西,袁波娃从抽屉里拿出了佳豪生前的照片。
郭燕:“真是不敢看,我上次,我老公把照片拿出来,我说,你还是少看一些吧,看了心就会更难受,所以我们平时,就放着,因为,特别想小孩时候,还是把它拿出来看一下,我每次看一会儿,我都会偷偷的哭一场,就是好伤心,觉得对不起我的小孩。”
一颗果冻夺去了孩子的生命,也埋葬了袁波娃和郭燕全部的希望,从农村来到武汉打工将近八年,他们吃了很多苦,他们觉得这都是因为没有文化造成的,他们不希望孩子也过这样艰苦的生活,所以这些年来,袁波娃和郭燕拼命地工作攒钱,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读上大学。
袁波娃:“我为这个小孩,我的打工期,务工期,我一天24小时,我最起码工作20个小时。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了,就想一死了之,陪着我小孩,因为我小孩太小了也没人照顾他。”
袁波娃告诉记者,他已经通过武汉当地的媒体,发起建立了一个果冻受害者网上联盟,希望能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果冻的安全问题,像袁波娃这样的不幸遭遇,这两年仅就报道过好几起。
今年4月16日,小佳豪的妈妈就是在一家超市里购买的果冻,一周前记者在这家超市看到,4个月前夺走小佳豪生命的那种果冻依然摆在货架上,而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大型超市里,果冻的柜台似乎并没有因为接二连三的果冻夺命事件而减少。
消费者:“大果冻小果冻都爱吃。过春节买了很多给孙子吃。”
2006年我国共有生产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300多家,目前我果的果冻总产量已经达到60万吨,2005年全国果冻总产值近80亿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果冻生产国和销售国。
不过在采访记者也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了解到果冻可能对儿童带来危害,从而逐渐远离果冻。
记者:“平时給小孩买果冻吃吗?”
消费者:“很少买”
记者:“为什么呢?”
消费者:“因为小孩小了,果冻小了不行,有时候买大,因为果冻出过事。”
今年10月1日直径小于3.5厘米的果冻将彻底退出市场,记者走访了多家大大小小的超市,虽然很少看到直径小于3.5厘米的小果冻,但是记者却意外地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果冻却比比皆是。
果冻杀手应该停产
每一起果冻夺命事件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痕,实际上,最近几年各地发生的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中国消费者协会就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份人员名单,上面都是被果冻夺走性命的孩子。
有个可爱的小女孩名叫陈若宁,在她只有八个月大的时候,小若宁和爸爸、妈妈一道从台湾来到上海定居,就在去年的3月15号,也就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这一天,一岁零七个月的陈若宁在吃果冻时被卡住,经过三天的抢救,小若宁最终还是离开人世。
陈若宁父亲陈俊超:“为人父母的人,小孩子手指割一下都心疼得要命,失去孩子对父母来讲是最大最大的悲哀和痛苦。”
导致小若宁死亡的果冻直径是4厘米,比即将实施的国家新标准中3.5厘米的最小尺寸,还要多出0.5 厘米。
陈若宁的妈妈:“因为这样的食品而让一个家庭破碎,我们希望我们是最后一个,所以我们现在想尽力使厂商不要再生产这样的食品,只要这种食品消失,就可以减少许多悲剧的产生,这是我们最期盼的。”
小若宁妈妈的期盼同样是袁波娃的心声,自从孩子被果冻夺去生命以后,袁波娃至今也没有再上班,他在两张纸上记满了电话号码,在孩子走了以后的四个月里,袁波娃几乎走遍了所有和果冻安全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对新的果冻标准提出了质疑。
袁波娃:“我小孩去世这个事情就是,果冻的新标准是GB1983,但这个标准促成这个孩子造成死亡,伤亡。”
袁波娃还多次找到导致小佳豪身亡的果冻的生产厂家。
袁波娃:“最起码有二三十次。”
记者:“不断给他打电话是吗?”
袁波娃:“不断给他打,包括昨天我一样打,往往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托这个。”
厂家的答复是,他们的果冻完全符合国家新标准的要求,对于小佳豪的死,厂家不负任何责任,而袁波娃却认为,这些符合新标准的果冻不仅已经夺去了小佳豪、陈若宁等孩子的生命,还在威胁着更多孩子的生命安全。
“这个果冻对小孩,就是一种灾难性的食品,我就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重视把这个果冻要规范,停止这个小型果冻生产。”
实际上,果冻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关注,2002年,欧盟决定禁止销售和进口用魔芋胶制造的小型杯装果冻,这之后,欧盟健康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又宣布,如果果冻包装上的安全说明不足以保护儿童的话,欧盟所有成员国必须把小型杯装果冻从货架上撤下来;韩国也从去年年底开始,暂停销售直径在4.5厘米以下的果冻,小尺寸果冻潜藏的危险显而易见。国内外的强制标准也主要针对这些小果冻,但另一方面销路最好、利润最大、产量最高的也恰恰是品种丰富、价格便宜的小尺寸果冻,在经济利益和安全责任之间,市场能不能作出选择?
因吸食果冻导致窒息死亡的儿童名单:
2005年2月,江苏南京一名4岁男孩不慎被果冻窒息死亡;
2005年2月,宁夏银川市一名两岁男童死亡;
2004年10月,广东韶关一名三岁男孩兵兵因吸食果冻造成窒息死亡;
2004年4月,武汉一名八个月的婴儿在吃果冻时被噎死;
2003年12月,青岛两岁的女孩晓晓在吃果冻时被噎死;
2003年6月,山东省平度市一名9个月大的男婴因吞食果冻窒息而死;
2003年3月,温州一名14个月的男婴被果冻噎死;
2002年3月7日,福州市一个两岁多的男孩在吃果冻后20分钟内断气死亡;
2002年2月9日,太原市一个1岁多的女孩在吃果冻时,不慎将果冻一口吸进气管,因抢救无效死亡;
2002年2月,山西太原一名1岁10个月的女童吸食果冻时不幸噎死;
2002年2月,北京一名8岁男孩吃果冻被噎死;
2001年4月,青岛一岁男童王超食用果冻时噎死。
从10月1日起,直径小于3.5厘米的小果冻将彻底退出市场,这些果冻虽然都是按照新标准生产的,但仔细一看,里面的问题还是不少。先来看这种小果冻,据说这是市场上卖得最好的一种,我们来量一下,果冻上口的直径是4厘米,符合国家新标准,再看它的底部,不到2.5厘米;再看这个果冻,像一个倒梯形,果冻口的直径是5厘米,而底部同样不到2.5 厘米;还有些是各种柱状和锥状的果冻,这个像圆锥状的果冻底部不过一个厘米,像这样以小充大的果冻,虽然表面上也符合国家标准,但安全性提高了多少,值得怀疑。
为什么果冻容易导致儿童窒息死亡呢?从事了30多年耳鼻喉科研究的徐忠强教授这样告诉记者。
武汉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徐忠强:“那么果冻呢,因为它没有一个定形,他一定去就在气,喉,气管,支气管,两侧支气管,都布满了,这样影响了气体的交换,在这种情况,容易窒息死亡,那么在这种抢救来说的话,的确非常困难。”
记者:“成功率有多高啊?”
徐忠强:“成功率很低,是真的成功率很低。”
给小佳豪进行抢救的徐恩明医生则认为,并不是只有直径3.5厘米以下的小果冻可能导致儿童窒息,其实对于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直径在3.5厘米以上的果冻同样很危险。
徐恩明:“有人说,做大一点,就不要紧,但是在小孩子把它咬碎以后,他就不大了,咬碎后,就像天女散花以后,分散到每个支气管口,支气管口的话,那就非常危险。”
对于果冻新标准中要求小果冻的直径不小于3.5厘米,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医学专家都认为,新标准下的果冻并不能保证儿童的安全。
徐忠强:“唯一的办法就是,呼吁一下,小孩不要吃果冻,或者生产果冻的厂家,不生产。”
评论:果冻难道要做得像馒头一样大?
食品生产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防火墙,有关方面已经有针对性地修改了果冻生产标准,增大了果冻的尺寸,可是为什么新的标准还是不能阻止悲剧继续发生?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我们可以凭常识提出这样一些疑问:首先,多大的果冻才是安全的?在制定标准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特点,标准宁高勿低、要求宁严勿松,这样才能守住安全的底线。既然现在的尺寸仍然有问题,那么我们有必要检讨一下制定标准的办法本身是否忽略了一些重要问题。
另外,有了标准这个防火墙,还得有严格的执行办法。有一些厂家偷梁换柱,在执行标准上打折扣,对这种厂家绕开防火墙走的行为,要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我们国家在食品安全方面还没有召回制度,如果有了严厉的食品召回和索赔制度,厂家也许不敢再玩这种老鼠戏猫的游戏。
果冻的问题也许根本就不只是一个尺寸大小问题,国外有些果冻入口即化,即使卡在了喉咙里也不会有生命危险,而我们的果冻大量使用了海藻胶原料,这种东西又滑溜又不能融化,这样的东西无论尺寸大小,一旦堵住小孩喉咙,就会很难取去,导致死亡的概率在90%以上,或许改变果冻的配方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改变配方也是制定果洞安全标准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上次修改标准时几乎没有涉及。
果冻尺寸大小不是问题,如果没有能够防堵所安全漏洞的的食品安全制度,果冻作成馒头那样大也许还有问题。
记者:殷莉
摄像:樊建恩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