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数码总裁兼CEO郭为:中国软件产业不理想大企业并不“大”
“一批小虾米难以担当自主创新重任。”8月17日,首届“数字中国创新年会”在北京召开,神州数码总裁兼CEO郭为接受了记者采访。
郭的言下之意是,神州数码是够资格的。
郭为个性十足,有着强烈的进取心态。
但2003年前后,神州数码手机分销业务出现大亏损,业界对于他的质疑声遍地皆是。随后两年,神州数码都少受关注。
现时,这家已成为中国第一大IT服务提供商的公司即将出售分销业务的消息再次唤起了媒体对他的兴趣,郭为的成败也重新成为业界和媒体议论的焦点。
郭为踌躇满志。他自信地把神州数码比喻为“行业领头羊”。
让一部分龙头先富起来
《21世纪》:为什么认为大型企业才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郭为:只有大型、主导企业才可能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能够起到整合、示范和推进的作用,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能动用资金、技术储备等各种资源去投入。
小企业忙于解决生存问题。自主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的建立需要高投入,小企业没有精力兼顾;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需要各种资源,小企业也不具备这些资源。
大企业了解市场,了解顾客的需要、科研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对整个链条的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把这些环节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真正起到牵头作用,推动创新体系的建设。
《21世纪》:但实际上,在中国软件业,10%的大企业只占行业赢利的20%。
郭为:这确实是中国软件业内的现状。理想状况应该是超过50%,甚至超过70%,这表明,中国软件产业状况不理想,竞争激烈,所谓的大企业也并不很“大”。
解决这一状况的方式是扶持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1世纪》:什么样的企业具备自主创新的资质?
郭为:行业领头羊,进入中国软件收入百强的前10强企业是重点发展的对象。
《21世纪》:政府应如何支持大型企业?
郭为:应该有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国家规划战略时也应给予优先排序,项目资金支持。
政府的制度安排、企业,社会研究机构创新研究,这两者都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作为主体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的制度安排应创造一个适合大企业发展的环境。
有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中国的软件产业才可能自主创新;重点支持大企业发展,中国软件产业才有能力进行进行自主创新。
中国不必走印度的路
《21世纪》:关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发展印度那样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一是自主创新,你认为应该走哪条路?
郭为:中国不见得必须走印度的路子。中国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和全球领先的大企业。中国软件企业完全可以立足于行业创新做大做强。比如中国的银行,中国的电信企业,他们都是世界级的企业,中国的软件企业能够服务好这些企业,就有能力走向全球。
以中国移动为例,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企业,服务好了中国移动,全球还有什么电信企业的问题解决不了?中国将成为全球软件企业的试验场,本土企业立足本土进行行业应用创新,有相当的优势。
《21世纪》:如何在行业应用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
郭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建设企业的创新体系,二是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一个创新体系上,才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执行上,要兼顾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宏观布局上要注重占势和占先,而微观操作上要注重平常心态。
《21世纪》:如何实现?
郭为:在我国,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在政府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产学研的相互协作,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这样的创新体系,就能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政府的规划和指导之下,实现研究机构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扩散过程中的协同与合作的新型科技协作模式。企业也得以持续创新、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
《21世纪》:产学研应如何合作?
郭为: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创建一个体系;研究机构和大学作为知识创新的载体,他们不断发现新知识、新技术;企业是根据市场需求,在制度安排下把创新的知识演化成新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我们在新的环境下怎么样理解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
在这个创新体系中政府将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