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支付结算业务量与收入均居首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融资顾问业务发展迅速
    中间业务正在成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利器。昨日,上海银监局出台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中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迅速发展,业务量从2003年上半年的37.02万亿元增加到2006年上半年的54.74万亿元,年均增长14%;中间业务收入从14.26亿元增加到29.97亿元,年均增长28.2%。 2006年上半年上海中资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多增9.7亿元。
    数据显示,中间业务净收入对经营利润贡献度从2003年的10.56%提高到2006年上半年的14.48%,增幅相当显著。同时单位中间业务所创造的收入占比在逐年提高,从2003年的0.039‰提高到2006年上半年的0.055‰,显示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创利能力不断加强。
    而在各类中间业务中,以低风险的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占主导地位。其中,支付结算业务量与收入均居首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融资顾问业务发展迅速,2006上半年收入几近2005年全年的水平。而较高风险的担保及承诺、交易类业务量两项合计仅占全部中间业务量的0.0055%,业务收入合计仅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7.5%。而且,低风险业务的占比及增速普遍高于高风险业务。
    但中资商业银行间的中间业务发展也呈现不平衡的现象,大型银行具备市场规模和营销网络等优势,发展水平高于中小银行。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4.68%,高于中小商业银行2.98%的水平,其中最高的一家国有银行达到近10%的水平,而一些中小银行则仅处于1%—2%之间。总体上,目前中资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仍主要依靠利息收入,2006年上半年,作为非利息收入的中间业务收入仅占4.21%,低于外资银行5.39个百分点。
    上海一位银行负责人认为,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高盈利性、低风险性和收入稳定性等诸多优点,一直以来是商业银行重点发展对象。目前,发展中间业务的关键是要强化员工对中间业务的认识程度,需要提高员工办理中间业务的效率和营销中间业务的水平。他表示,现在有些很重视中间业务的银行纷纷加强了对客户经理在外汇业务、工商外贸、证券保险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有效地推动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