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G金丰公告澄清了大股东并没有与券商商洽借壳事宜,但同时,又有一家ST公司因某券商借壳概念而封住涨停。纷纷扰扰了几个月的券商借壳上市题材,大有越来越热的趋势。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掌握其中的投资机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拨开迷雾,看清其中的关键十分必要。
最早打算借壳上市的广发证券,由于其方案与作为“壳”的上市公司的股改捆绑在一起,因此也就涉及到监管机构的多个业务部门的协调。据悉,作为其直接业务监管部门的证监会机构部对此并无异议,但最终要以股改为重,“壳”公司的股改方案得以通过,广发上市也就修成正果。不少业内人士预计,这将是最有望成功的一家借壳上市券商。
事实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券商上市,监管部门一直态度明朗。但借壳上市本身涉及的主体较多,牵涉具体的商业利益。有关人士也表示,这更多的是市场主体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公司一样,只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券商上市并没有什么额外的要求。比照广发的借壳路径,不难发现,在管理层对券商上市积极鼓励的背景下,其本身还有不少难点和矛盾需要解决:
地方政府的支持作用十分重要。这也是目前借壳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光大证券借壳轻纺城的事件已是明证,鉴于绍兴县政府做强做大轻纺产业的决心,光大证券入主的意图无法实现。
业内人士分析,券商的大股东多是当地政府,在省内寻找熟悉的公司作为借壳目标,才比较有把握获得政府的支持。例如长江证券也是在省内寻找借壳目标。据悉,最近上海一家券商的借壳计划就是在政府主导的背景下确定的,虽然目前计划没有实质性推进,但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显然是最终成败与否的关键。
在借壳的过程中,一些券商的苦恼在于:如果壳资源股价异动,则会对方案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成本有可能提高,另一方面是有可能涉嫌内幕交易,而被迫接受调查,甚至终止方案。因此,对于借壳的前期工作要求十分高,如果已经被市场大肆炒作的,则很可能最终难以成功。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重组股的股价波动在资本市场十分常见,如何寻找快速推进的方案尚需更多智慧。
此外,壳资源的选择也很关键。有券商表示,选择壳的标准在于:首先,壳资源相对干净,没有或有负债以及对外担保等隐性债务、关联交易以及长期股权投资较少。其次,最好壳资源股权关系简单,未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由于已股改公司非流通股至少有1年的禁售期,且从券商借壳优先为股权分置改革服务的监管思路来看,未股改上市公司会成为年内券商借壳的第一选择。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已股改的公司也可能成为目标。再次,从证券公司的角度来看,股价不能太高。否则在协议转让和定向增发过程中溢价太多将使得券商借壳成本过高。对于目标壳资源的选择,证券公司显然有自己的优势,投资银行对于公司的调研以及评估应该都不是问题。在上述几个条件具备之后,最后就是协调股东之间的利益,以及解决未来资源剥离与置入的问题了。 (责任编辑:刘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