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不平等或收入分配不公是目前中国社会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那么,目前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或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何在?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还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过低?是一般人所说的行业垄断与贪污还是有其他方面之原因?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出现的严重的个人收入不平等,并非是市场化之结果,而是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轨过程中,现有制度缺陷造成种种不公平交易之结果,是钱权交易市场化的结果。
因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中,整个社会资源基本上由权力来分配或支配,权力的大小决定了社会资源分配的方式与社会资源分配的大小。但在计划经济下,尽管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由于权力没有合适的方式转化为货币,其权力的滥用也仅是某种实物交易而已,从而不会对个人收入差异产生多少影响。
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方面掌握权力者都在千方百计地控制、扩张、攫取决定国家资源分配的权力,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也为权力交易、权力转化为货币提供了种种的条件与便利。在市场交易的货币化、期权化、国际化、金融资本化等条件下,钱权交易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巨大的释放与扩张,社会财富也就通过种种钱权交易(无论是非法还是“合法”的)轻易地流入持有权力者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分配岂能够公平?收入分配差距岂能不成倍增长?
只要看一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波又一波的钱权交易方式转换,就能够知晓这些钱权交易的扩张程度。20世纪80年代,钱权交易的主要方式是倒卖批文、倒卖大宗商品,其赢利以百万元计。90年代钱权交易的主要方式是证券市场的审批权,其赢利是以千万元计。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凡是通过政府管制的方式进入市场的都赢利而通过市场方式进入市场的都亏损?问题在于钱权交易。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钱权交易的主要方式是围绕着以土地交易为核心的房地产市场来进行,其赢利以亿元来计。为什么房地产一进入市场,以往不显现价值的土地资源立即“点石成金”或有人所说的土地与水泥一混合就可以当金子卖?
关键在于,在这样的钱权交易中,当政府要支付成本时,就以极端的行政主导方式来进行市场交易,如农民土地征收、对城市居民拆迁的低补偿,这样就可以让政府所要付出的成本降到最低程度;当政府要获得收益时,就以极端的市场化方式进行买卖,这样就可以让政府收益最大化。
也正是这样不对称的市场交易机制,从而必然产生一系列的不公平交易。在这交易过程中,要素市场由权力来主导,产品由市场来交易,这样要素持有者能够凭借其对要素的垄断性、专有性、惟一性及产品不可替代性,让市场所创造的价值都通过这些不公平交易途径流入权力者或靠近权力者的手中。在这样的交易过程中,利益大小并不在于市场的竞争力,而在于权力大小或靠近权力的远近。可以说,在近几年的“造城运动”中,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一次钱权交易。它也是目前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最大的根源。如果中央政府对此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要消除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是根本不可能的。
总之,目前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根源是钱权交易的市场化,是政府权力迅速扩张而不加约束,是既得利益的制度化。因此,要消除目前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就得从界定政府权力入手,弱化政府的权力而不是对政府权力的扩张,并真正做好对政府权力各方面的约束。否则,仅是希望提高民众之工资,仅是消除垄断打击贪污,要达其目的是不可能的。
文中醒目处:
由于要素市场由权力来主导,产品由市场来交易,于是,要素持有者能够凭借其对要素的垄断性及产品不可替代性,让市场所创造的价值都通过这些不公平交易途径流入权力者或靠近权力者的手中。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