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个郁闷的职业 一缕迟到的阳光
目前国内各类私募基金的数额已经达到了8000亿元人民币。超过了两市总市值的1/3。私募基金曾经在股市中创造了不少的神话,其中也潜伏了无数的庄家和主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私募基金的经理人却往往十分神秘,他们操纵着上亿的资金,但却深居简出。现实中,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他们如何工作?对股市又有着怎样的理解?昨日,记者有幸目睹了南京的一位私募基金职业经理人。
■从“奴隶”到“将军”
他叫常士杉,当过小股民,做过东方证券的副总。10年前,大学刚毕业的他怀揣着2万块钱进入股市。从一开始的追涨杀跌到后来的价值投资,历经股市起起伏伏,现在他的资产已经达到了8位数。而今年初,在大盘大跌30%的情况下,他所持有的中集集团却逆市大涨了105%,这一骄人的业绩让他在业内声名大噪。现在,他在南京开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做了一名私募基金的职业经理人。
可能目前人们还是对私募基金的定位始终停留在阳光与黑暗之间游走的原因,常士杉更喜欢称自己做民间基金职业经理人。
■职业病:郁闷
说起他从事的这一行业,常士杉颇多感慨:“目前我们这一职业股民了解太少,多数人只知道我们操纵着大笔资金,有着很高的收入,但却不知其中的艰辛。虽然每天行情只有4个小时,但为了这4小时的搏击,我每天工作时间却至少要11小时。工作的累还是其次的,关键是由于行情的起落,我们要承受着比常人大得多的压力”。
他说,虽然自己只有30多岁,但已经得了胃病,颈椎也不好。说到此处,常士杉叹了口气道:“没办法,这是职业病。时下有一流行词汇叫郁闷,说实在的,做我们这行有时也很郁闷,但什么事都是有得有失。大部分时间,股市带给你的成就感和快感也是无法用言语比拟的。怎么说呢,做这行就是痛并快乐着。”
■站人肩上看问题
的确,从95年的2万元初涉股市到目前的资产规模,常士杉的身家已经翻了几百几千倍,资产增值给他也带来的无尽的快乐。那么他炒股又有什么诀窍呢?
“多读书!”常士杉答道。“目前股市方面的书很多,所以读书也要有选择。我特别爱读大师写的书,比如巴菲特、彼得林奇的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自然会对自己投资理念的形成有帮助。”
常士杉还强调,炒股一定不能恋战,他主张有事狂战,无事休战。而这所谓的市,就是指股市行情。
■渴望沐浴阳光
至于如何判断有市无市?常士杉说,按照他的经验,大盘连续15个交易日成交量萎缩到正常情况下的1/3,40%的股票跌到净资产上下20%区域就是见底信号。目前这两个条件都已符合,所以1300点肯定是中期底部。这个时候,投资者不应该抛弃股市。我相信,这一轮行情将会波澜壮阔,未来3-5年内,中国很可能出现200~500元/股的股票。
英雄莫问出处,K线之间寻路。如今这位股市中征战十年的私募基金职业经理人又开始筹划着未来: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基金法》能够让私募基金合法化,让这部分热钱暴露在阳光之下。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他会成立我国首家民营的开放式基金。不管结果怎样,值得欣慰的是,经过漫长的熊市后,这些私募基金的职业经理人对未来仍然抱有希望。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