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85.78% 宝钢权证黯然退市(新闻分析)
G宝钢收于4.17元,低于行权价4.20元,权证沦为“废纸”
8月23日,刚好是宝钢认购权证——宝钢JTB1上市一周年又一天的日子。然而这一天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末日轮”没有逃脱沦为“废纸”的命运,在暴跌了85.78%之后,宝钢JTB1收于0.031元,结束了在上证所的最后一日交易。
最后一日的挣扎
宝钢JTB1前一交易日收盘价为0.218元。9点43分,宝钢JTB1并没有像很多人预料的那样在最后一个交易日跌跌不休,而是直接冲到了0.244元,涨幅一度高达11.93%;10点整,由于没有太多跟风盘,宝钢JTB1重新跌回前一日收盘价;11点25分,宝钢JTB1开始出现加速下跌走势,股价迅速跌到0.202元,即将跌破两毛钱的关口;下午1点开盘后,宝钢JTB1放出巨量,直接砸穿了0.20元关口,之后上演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放量暴跌走势。
下午1点35分,宝钢JTB1下跌至0.156元,跌幅超过了25%;下午2点29分,宝钢JTB1跌至0.109元,跌幅超过50%;最后的15分钟里,宝钢JTB1出现了全天最后一波猛烈跳水,几乎没有什么抵抗,价格一路下跌至0.022元,最大跌幅达到89.91%;最终,宝钢JTB1以0.031元收盘,换手率竟然达到了创记录的1164.77%。
而此时此刻,G宝钢收在了4.17元,仍然低于权证的行权价4.20元,这也意味着理性的投资者根本不会选择将宝钢JTB1行权,因为以宝钢JTB1的收盘价计算,这样的行权只会带来更大的亏损。何况,账户里有没有行权资金且不说,要行权还不如到市场中直接买G宝钢。就这样,38770万份宝钢认购权证走完了一年的投机生涯。
一年的T+0疯狂
2005年8月22日,阔别近10年的权证产品重返中国证券市场。这一天,宝钢JTB1来了。在以1.263元涨停开盘后并最终涨停收盘后,宝钢JTB1首日涨幅就高达83.58%。涨停上挂出的巨单也意味着宝钢JTB1的疯狂远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次日,宝钢JTB1再度狂涨,直逼45%的涨停价位(1.84元),最终收于1.586元,涨幅达到25.57%。高达330%的换手率,再一次证明T+0交易日制度下,投机气氛是多么浓重。而宝钢JTB1单日成交30亿元的成交量也使得沪深两市近1400只股票多么尴尬,单一个权证竟然占到两市成交量的两成。
2005年8月24日,宝钢JTB1直逼近2元整数关。最终,宝钢JTB1最高达到1.976元,收于1.808元,涨幅达到14%。
在2005年8月25日见高2.088元后,宝钢JTB1与正股价格严重背离的情况下,终于出现了一波价值回归;在经历连续阴跌并创出0.682元的新低后,2005年10月28日,宝钢JTB1收于0.765元,涨幅达到10.71%;2005年10月31日,宝钢JTB1出现大幅异动,全日最大震幅达61.83%,而最终涨幅高达46.54%,收于1.121元,换手率达到420%;之后的10多个交易日里,宝钢JTB1顶着上证所的监察和警告,连续出现暴涨暴跌,于2005年11月24日创出2.11元的新高。
经历了之后的阴跌,宝钢JTB1总是时不时地卷土重来,吸引一下市场的眼球。今年1月底,宝钢JTB1两个交易日里就从1.044元冲到1.62元;3月9日,宝钢JTB1单日暴涨26.77%,从1.3元直接拉到1.648元;5月中旬开始,宝钢JTB1再现连续的暴涨暴跌,也就是在这波行情里,宝钢JTB1的历史最高价2.38元在5月19日诞生了;5月底开始,宝钢JTB1以连续一组大阴线开始了最后的亡命生涯。
最终,“末日轮”成为了现实,从1.263元到2.38元,再到0.031元。3.877亿份宝钢权证让多少投资者疯狂,又让多少投资者受伤。T+0的外衣下,疯狂投机的一年最终就这样划上句号。
下一个就是万科认沽
宝钢JTB1已经走了,但“末日轮”并没有绝种,下一个就是万科认沽权证。遗憾的是,8月28日后就将停止交易日的万科认沽权证在宝钢JTB1上演暴跌走势的同时,竟然上演了“大逆转”。
万科认沽权证一度跌幅达到22.9%,股价下跌到0.027元。然而,该品种却在下午2点18分突然拉起,收盘涨幅竟然高达20%,收于0.042元。一面是即使正股连续3日跌停也跌不进行权价,一面是权证超过40%的波动幅度和高达235.13%的换手,剩下的3个交易日,这只名副其实的“末日轮”恐怕还要一次次地吸引市场的眼球。
也许有些人在侥幸地打着“0.01元涨到0.02元就是翻倍”的算盘,相信也有不少投资者被另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操纵权证价格,最终被利益诱惑进入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高风险的证券市场打拼,应当记住这句话。刀口添血能有几人笑到最后,投机的恶果最终还是要有人埋单的,千万别成为最后一个接过“末日轮”这朵“花”的人。
相信即使很多年以后,中国证券市场上,宝钢权证的名字还会被一次次的提及,因为它留给我们这个不成熟的市场太多的思考。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