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又一个0.27,4个月内贷款基准利率两次上调0.27个百分点。今日,5年期贷款利率已至6.84%。
即便如此,固定利率3.3%的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下称“中德银行”)贷款仍乏人问津。《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了解的情况是,作为中国首家专业住房储蓄银行,国人对中德银行的认知程度不高,甚至很多房地产业内人士都表示未曾听说。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中德银行外方——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下称“施豪银行”)撤资的消息传出。尽管随即德方否认了该传言,但住房储蓄银行在中国的前景却未见得光明。
撤资风波
8月9日,德国之声报道,施豪银行日前表示,由于中德银行发展不尽如人意,现阶段正在检查其业务进展。至于是保留其在合资银行的24.9%股份,还是将其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答案将在今年底揭晓。
在此之后,类似的报道出现在多个媒体上,甚至连商务部的网站上亦有转载。新闻来源标注为:“驻慕尼黑总领馆经商室子站”,撤资消息看似确实。
但8月22日,记者致电中德银行行长办公室,相关人员否认了外电的说法,表示德方不会撤资。
据悉,8月15日天津市市长戴相龙会见来访的德国施豪银行行长马蒂亚斯·麦茨时,双方还表示要进一步发展中德住房储蓄银行项目。次日,中德银行的德方总经理给每个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称施豪银行并无意撤资,境外媒体的报道属于“误报”。并称其已刊登了更正声明。
随后,记者再次致电中德银行的控股方——中国建设银行,建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建总行与中德银行的联系不多,并未听说撤资一事。
发展滞后
就目前而言,中德银行的撤资风波已暂时平息,但很明显,现在的状况与两年前中德银行的成立已是两种境地。
2004年2月,中德银行高调在天津成立,注册资本为1.5亿元。建行和施豪银行分别拥有其75.1%和24.9%的股份。
作为在德国成功运作多年的住房储蓄银行,施豪银行丝毫不怀疑中德银行的前景。因为中德银行推出的最优贷款年利率为3.3%,是国内各种个人住房贷款中利率最低的,甚至低于公积金贷款利率。其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需求在迅速膨胀。
施豪银行总裁埃尔德兰特曾展望中德银行的未来,“尽管磁悬浮列车行驶速度快,但我坚信,住房储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速度会更加惊人。”成立之初,中德银行便给自己定下目标:运营头三年签署16万份贷款合同,住房储蓄签约额达到12亿欧元,并在2007年底实现盈利。
但事实并不如埃尔德兰特想象的那样。据德国之声的报道,在过去两年中,施豪银行按照计划投资超过2000万欧元的巨额资金。而截至目前,签约仅6万多份,不到计划的一半,这使2007年底实现盈利的计划被迫向后推迟3年。目前,银行一直亏损经营。
虽然外电有关德方撤资的报道被中德银行方面否认,但在其刊登的更正文章内并未找到有关营业状况方面的说明。
记者在致电中德银行时亦请求其提供相关数据,但被婉拒。银行方面表示,相关信息将于九月间公布。
视点
模式困境
在德国之声的采访中,施豪银行行长马蒂亚斯·麦茨称,中国客户很难理解住房储蓄业务,这一点是缘于“双方存在文化差异”。
中德银行“舶来”的运作模式的确与众不同。据了解,中德银行仅向本银行储户发放个人购房贷款。具体操作办法为:客户与中德银行签订一份住房储蓄合同,客户按月向银行存款,在存款总额达到合同金额的40%~50%时,储户就可向银行申请合同全额的购房贷款。
实际上,住房储蓄贷款的模式并不难理解,这类似于公积金贷款。但要获得贷款的条件明显偏高。显然,银行放贷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德银行以其高门槛“谢绝”了很多客户。
更重要的是,在进入中国时,德方看到的是房地产市场量上的需求,却似乎忘记了测算中国近几年的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邹平座感叹:“在房地产投资回报率高于10%的情况下,谁能够保证自己两年后买得起相同房子呢?”
中德银行的“规矩”还包括:住房储蓄银行规定,一次性存款达到合同额的50%,才能在2年3个月后获得贷款。如果是按月存款,则获得贷款的时间是4年以上。
邹平座表示,施豪银行在德国之所以有非常大的市场,是因为该国房地产市场趋于稳定,投资回报率和存款回报率差异不大,因此老百姓没有很强的购房冲动。但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市场快速发展的中国。
邹平座继而警示,美国的住房储蓄银行也正是在类似情况下,最终倒闭。“中外合资银行,只有在结合中国市场情况基础上,本土化后才会有大发展。”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