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格兰仕捆绑经销商
格力模式复辟空调市场
在前天的经销商大会上,格兰仕宣布,将捆绑经销商成立销售子公司。该模式在空调行业被称为格力模式。以微波炉老大身份进军空调市场的格兰仕,曾经与空调市场老大格力势不两立。 格兰仕的此番转变,暗示了一场复辟的到来。
模式之变
8月23日,2007格兰仕空调工商恳谈会在广东中山召开。面对全国数百家格兰仕经销商,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以一句“2006冷冻年度是空调行业的灾难年,关键时刻要寻找正确道路”作为开场白。
在随后一天会议上,格兰仕空调销售公司总经理陈曙明全面解释了格兰仕“正确道路”的含义:2007年格兰仕将改变营销模式,在部分地区与经销商合作,成立合资或全资销售公司,初步确定在14个省市试点。
14个省市中,四川和辽宁,格兰仕将参股成立与经销商合资的销售公司,销售空调、微波炉、小家电。在山东、河南、福建、陕西和湖北,格兰仕参股或控股与经销商成立空调销售公司。只有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大城市,格兰仕才放弃经销商,单独操作市场。
除了“捆绑”经销商,格兰仕还将在全国建立起辐射到四、五级市场乡镇村的1000家专卖店、1000家分销网点和1000个品牌根据地。形成对目前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渠道的补充。
“以前空调市场增长潜力来自于一、二级市场,但现在格兰仕销量的增长来自小城镇(三、四级市场)。”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对模式之变解释为:“三、四级市场地广客稀,尽管总量大,但需求密度很小。这使得厂家要重新思考渠道价值和资源利用,让经销商唱主角。”
复制格力
值得玩味的是,格兰仕的新模式并非首创。早在10年前,该模式即因由当时格力空调副总经理董明珠创立,而被称为“格力模式”。10年间,该模式一直毁誉参半。2004年,格力与家电连锁老大国美翻脸后,该模式在空调业内更具争议。
格兰仕甚至并非第一家效仿格力的空调企业。早在今年4月份,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率领美的高层,在考察了广东、浙江、江苏、湖北、重庆、北京等六省市市场后,很快也宣布,将和经销商合资成立8家空调销售公司,首批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长沙、芜湖等地试点。
“一直以来,格力抛开家电卖场捆绑经销商自建渠道的分销方式备受争议。然而在2006年空调市场变数增多、环境复杂情况下,格力却可在自有模式中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价格、渠道政策等。独特的模式成为格力2006年仍能继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对此表示:“这对处于空调寒冬的很多企业是个难以抗拒的诱惑。”
陆刃波所称的“空调寒冬”确实很残酷:根据赛诺市场研究公司调查显示,今年前6个月,包括窗机、挂机和柜机在内的国内家用空调累计销量达1547.5万台,同比下降5.07%,其中6月份比去年同期下跌7.76%。而中华商务网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的统计甚至显示,除少数品牌外,大部分空调企业国内销售出现10%以上的负增长,个别品牌跌幅竟达到41.02%。
但格力在一片尽墨中是个例外。今年上半年,格力空调实现120.40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01%,其中内销增长近20%。放弃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仍能取得如此业绩,难怪格兰仕与美的不惜放低姿态,复制其模式。
机会生存
“格力模式现阶段仍能生存,实际与家电连锁巨头网络布局相对滞后有关。”国美电器品牌总监何阳青对格力模式的复辟另有看法。在何阳青看来,中国家电连锁业还在整合发展阶段,远没有达到“大连锁”目标,三、四级市场、农村市场国美尚未进入,而这些市场还有较大需求量,这是格力模式能生存的原因。
陆刃波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家电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其中一、二级市场占53%,三、四级市场占47%、即有2350亿元的市场容量。而三、四级市场恰是国美、苏宁目前势力范围尚达不到的。因此,只要国美、苏宁一天不进入三、四级市场,格力模式就能存在一天。
“但存在并不意味安全,格力模式也有风险。”有业内人士分析格力刚发布的中期业绩:将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为应收款项,并以此作为下游企业欠款,格力的下游欠款规模最大达51.4亿元,占其当期收入41.67%。而美的相关占比为26.66%、海尔为22.08%。
再把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相加,作为公司欠上游企业的钱。格力欠款为86.99亿元,占当期收入70.52%;美的欠款则为53.38亿元。
“从社会分工角度讲,制造业专注于研发、生产产品,零售卖场专注于销售产品,这是社会资源的节约。”何阳青表示:“空调企业应着眼长久自愿做出根本性的战略变动,盲目延续或照搬在市场成长期成功的企业的经验,只是一种机会生存。”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