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呈“V”字形的“人工天河”,将从金沙江上游通天河奔腾出发。它穿峻岭,漂草原,游戈壁,经过贯通巴颜喀拉山长达490公里的输水隧洞后,最后抵达黄河———这就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如果能在2050年如期竣工,这一工程将展示出一幅气吞山河的图景。 根据规划,40年间西线工程将完成投资3040亿元。但7月底,一份由四川学界诸多教授、院士、学者联合撰写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开始质疑该工程,提出有关地质情况、水量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等九大问题,严肃拷问着这条“人工天河”。(8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西线工程计划2010年开工,建设40年,真可谓大手笔。堪与此工程相比的,只有三峡工程,但专家认为,“西线工程比三峡工程不知要难多少倍,风险也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尽管西线工程现在一切都进入了“倒计时”,然而,围绕其产生的争议却一直不断。 三峡工程争论、论证了40多年,最后是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后才上马的,而这个西线工程的设计者们却很潇洒地说,“中央宣布东线、中线开工,就意味着西线也开工了”。今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两院”院士潘家铮感慨地说:“三峡工程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那些质疑和反对的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届时弄完了,是不是只有感谢这些设计者、拍板者了? 对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这样一个投资巨大、关系千万人福祉的大工程,现在听听反对的声音,真的很有必要。我们宁可要从最坏的打算出发,将“最坏情形”作为思考论证的逻辑起点。不必讳言,西线调水工程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青藏高原目前正处于冰川退缩期,西线调水170亿立方米有可能吗?西电东送工程同样是国家重大工程,满足调水难道不会影响发电吗?东线、中线的目标是城市供水,西线目标是以冲沙为主,届时会不会救不了黄河却毁了长江? 专家们在“备忘录”中提出,水资源开发应实现“三个超越”:一是告别改造、征服自然的幻想,实现顺应和尊重自然的超越;二是实现从单一水利部门的规划决策向公共规划论证体系的超越;三是从追求单纯的截流调水到追求国家安全,人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超越。这些肺腑之言,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西线工程调水量仅占南水北调总调水量的37.9%,但工程投资额却超过了60%。与东线、中线工程相比,西线工程要复杂艰巨得多、影响深远得多。对于如此复杂和艰巨的工程,充分的论证不仅是必需的,甚至是成败的关键。所以,我希望西线工程不是过了40多年后就建成了,而是要像三峡工程那样再论证上好些年,等所有利弊都分清楚之后,再来票决也不迟。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