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谢百三教授
(一)中国很难进入加息周期
加息对股市、债市的影响是最大的了。1993—1994年,中国股市之所以在“三大救市”政策下,始终欲振无力,一次次向500点一带下沉,就是因为当时保值贴补率高达20%以上,城乡居民宁可存银行也不愿到股市冒险。 而1996年至2001年股市总体向上,一直涨到2245点,主要是减息,从1996年4月1日停办保值储蓄,后又8次减息,并加征了一次利息税,资金被一次次驱赶到市场中来。如果不是当时硬以市场价减持国家股,股市还可以在高位维持下去。
因此,上周的加息实际上非常关键。到底是一次性的,还是进入连续加息周期,我们认为即使还会有1—2次小幅加息,但很难说中国会像美联储那样15次加息。
首先,美国有通胀,中国CPI始终维持在1-2%左右。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预期太大了。根据世行的统计,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人民币含金量极高。而加息,虽然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也是人民币含金量“金上添金”。海外热钱蜂拥而入,又会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流动性过剩更难解决,经济热依然凉不下来。此外,不愿快升值才去加息,而加息又会加大升值压力。央行完全处于两难境地。
第三,中国银行存贷差巨大,10万多亿。商业银行完全不必要通过加息鼓励城乡居民存款,越存存贷差越大,多数居民只存款不投资,故全国人民大部分只关心存款利率。
第四,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内需始终起不来。内需怎么起来,中国还在补课。
(二)病态不平衡的观望股市
中国目前最敏感的是汇率(人民币升值问题)、利率、房价、土地、股市。
在房地产没法投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启动股市,使之成大牛市态势。而且人民币升值趋势下,股市、房市本来都应该涨的,房地产压住了,股市就该大涨才对。但新股发行多少是关键。本届管理层还是较能干的,已经两周无新股了。他们调控得好,股市就会走牛。但他们是否知道,目前股市还是重病在身,甚至比股改前还要严重。股改前,33%对66%的流通与非流通比例,处于病态平衡之中,现在股改了,30%送股完成了,“小非”“大非”要出来,处于病态不平衡之中。此时再加上新老划断(其实还是不公平的),IPO开闸,股市的双重压力就非常大。
总之,股市目前处于观望之中,多数机构都在半仓运作,新入市股民也萎缩了。市场能否再现牛市,还得看管理层的调控。 (责任编辑:刘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