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国实力的此消彼涨,中、美、日、印等大国的竞争正在改变着世界能源版图。这是一次以政治为依托,以商业利益为基本追求目标的多方位的战略竞争。
多元化背后
“中国人正忙着在全世界找油呢!”中国急剧增加的能源进口,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世界市场的供需平衡。 这难免令人猜测——中国“不惜成本”走入“高风险地区”的根源是什么?中国的能源政策是什么?”
在能源资源的构成上,中国存在富煤缺油少气的现状,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认为这“存在相当大的风险”,能源安全是中国构建全球和平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世界油气富庶区又是“火药桶”,海外油气资源的来源必须多元化,避免一条腿走路。
其实,从北京到华盛顿,从东京到莫斯科,多元化的进口渠道都被看做是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美国已经发出强硬的声音。8月4日,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帮办弗雷德里克森在参议院表示,美国和中国面临同样的能源挑战。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进口国,其主要能源需求品石油每天消耗近2000万桶,其中2/3依靠进口。
与中国同是发展中大国的印度,也进入了能源需求的“饥渴期”。为了印度高速经济增长所需的能源,印度一系列外交举措越来越向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倾斜,而且越来越务实。“印度的能源缺口必须依赖加快海外开发来解决”,这是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阿亚尔在今年新德里举行的国际石油年会上的表态。
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在能源资源上却是一贫如洗。除核能外,日本能源自给率仅为4%。这使得日本把能源安全问题置于其外交重点。2006年6月中旬,日本通过了《国家能源新战略》,明确指出今后日本资源来源要更加多元化。
大国的角色
但大国的角色不尽相同,中日印三国主动出击抢占地盘,美俄则担当了第三方的角色。
中国“走出去”首先动了美国的“奶酪”。美国能源的全球化战略很明确:世界地缘政治的心脏和世界能源的核心地区——中东和中亚。在中东和中亚周围除中国、俄罗斯外,再没有有实力的大国。
7月29日17时,来自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原油顺利通过中哈石油管道抵达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原油罐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也突然宣布近期将在3个中亚国家开设代表处,并计划以此为依托进军阿富汗石油市场。
为了顾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因素,美国决定借助其他国家的力量制衡。
首先,借助中东的侧翼和中亚的重要门户——印度以平衡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为了获得缅甸一处新发现油气田的开采权,中印两国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今年2月,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三国的石油部长举行会议,就修建缅孟印天然气管道项目达成了共识。同时,中国一家石油公司也参与进来,计划修建一条从云南昆明到缅甸实兑港的石油和天然气双用管道。
为了进入俄罗斯的传统势力区域,美国大胆向土库曼斯坦“示爱”。8月14日,美国南亚和中亚事务副助理国务卿曼恩与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举行会谈,支持土在天然气运输途径多元化方面的努力——土天然气出口基本依靠俄境内的天然气管道。
亚洲的冲突
今天的“龙象之争”,与20世纪西方国家的埃克森·美孚和壳牌之争很相似。中印日三国同在亚洲且实力此消彼长,原先由美国、俄罗斯主导的世界能源格局可能会发生倾斜。
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说:“世界能源市场的整个重心正在转变,中国现在对能源市场有难以置信的影响力,日本和印度也不例外,这种影响力不仅是在亚洲,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
现行的国际石油定价权也将面临冲击。一直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几乎垄断了全球范围的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俄罗斯也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伊朗等天然气供应国达成双边协议,将可完全成为调节全球管道天然气市场价格的有效机制,“随着亚洲力量的崛起,无疑是影响定价的重要因素。”董秀成说。
中印日的势头也意味着他们很可能愿意为此支付高价。毕竟,这是一个以政治为依托,以商业利益为基本追求目标的多方位的竞争结果。
日前,英国广播公司委托进行的一项全球性调查发现,约73%被调查对象担心能源争夺战最终会引发国与国之间的冲突。
“能源之争绝不是随机发生的或互不相关的事件,而是一个更大的、相互联系的地缘政治体系的一部分,他把我们拉入一个更加相互依存,也更加动荡的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宋随军说,“这种大国之间的利益纷争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今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压力。”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