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这句传统街头艺人的口头禅,可以说是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亟需政府出面克服的两个瓶颈:资金投入,人材培训。
距云南省昆明市区17公里的西山区团结彝族白族乡,过去是一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产靠救济”的贫困山区乡。 近年来为发展乡村旅游,帮助改善农家住宿、卫生等设施,特别是水冲式厕所和太阳能淋浴设施,省、市、区、乡、村对参与试点农户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补贴,不足部分由农户自筹和贷款解决。据悉,省、市、区旅游部门累计共下拨扶持款近400万元,乡、村两级累计拨扶持款100万元。交通、通讯、电力部门还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扶持。目前,这里的年接待旅游者规模可达40万人次。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普遍问题,很难靠基层组织和农民自身的力量去解决,我国各级政府应该创造条件逐步加以破解。”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说,首先要下大力解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从今年起国家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各级旅游部门应积极帮助协调那些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加快解决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参与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他说,各级政府要着力解决农民创业的资金不足问题。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相当一部分是生态环境好和文化特色明显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经济欠发达,农民收入低,发展乡村旅游更需要资金投入。要帮助农民通过小额信贷等渠道,推动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小额贷款用于旅游经营户。
农民尤其是欠发展地区的农民,从事乡村旅游,无论是经营管理、接待服务、产品加工,都需要必要的技能培训和不断的学习提高。各级政府还要重视解决从业人员培训的问题。邵琪伟说,要把对农民的旅游培训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在各类培训中,要扶持一批重点农户和乡镇基层领导为主的带头人。
刚刚公布的《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争取到2010年,全国100%的农村旅游发展带头人、90%的经营户和80%的服务者得到全面有效的培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代诗人王维这两句诗,曾被用以形容乡村旅游的处境:资源丰富,开发无力。旅游界人士说:要想游客进来,就得先修路;路通了,游客来了,要想真正能够通过住宿获取收入,就要有干净的厕所和洗澡条件。而这一切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靠政府至少要在开始阶段,既捧个“钱场”,又捧个“人场”。(完)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