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今年上半年首次采用创新的《“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来衡量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尽管上半年深圳GDP增速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但能源消耗、单位土地产出率、科技贡献率等多项反映“科学发展”的指标都明显优于全国和广东省。
“效益指标”引领“效益深圳”
建立《“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始于一年前。去年5月,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实现从“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转变的战略目标。随后,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效益深圳”要求的地方统计体系。经过大量调研和精心设计,并经国家统计局组织专家论证,今年5月广东省统计局依法批准制发《“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最近,深圳市政府首次发布了“效益深圳”指数:今年上半年“效益深圳”综合指数为108.18%,比2005年上半年上升3.33个百分点。
“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从效益的基本定义出发,重点围绕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突出反映经济方面的效益(权重占55%),共设立关联度较高的21个考核指标,其中“经济效益”九个指标、“社会效益”四个指标、“生态效益”四个指标、“人的发展”三个指标,最后以“效益深圳”综合指数综合评价和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深圳市统计局局长邓平介绍,21个指标的设立严格遵循国家统计标准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大部分指标与国际通用指标对接。与传统以GDP数据为核心的统计指标相比,新体系更强调“效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效益”为核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予以实时监测,确保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等方面“效益”的提高。
“效益指标”转变发展模式
目前,深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测、统计实行两套指标并行,深圳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今后对各区的考核不只看GDP的高低,更要看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情况,考察的工具之一就是“效益深圳”指标体系。
从统计数据来看,“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在指导和推动地方发展模式转变上收到了初步成效。今年上半年,深圳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明显下降,每平方公里土地GDP产出1.3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万元GDP综合能耗0.5898吨标准煤,在全国上升0.8%的情况下下降了1.5%;万元GDP水耗32.27立方米,下降8.86%;无形资源开发利用指数保持上升趋势,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中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显示科技创新等“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正在成为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9.4%,比去年同期增加1.8%;深圳已成为中国第二大专利城市,且发明专利比重超过50%;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现在已超过3%,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此外,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0.75%。四大支柱产业比重的提高,加强了深圳产业竞争力,提升了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发展效益的提升最终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上半年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8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3%。
告别“唯GDP论”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61亿元,同比增长13.5%,而同期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416.8亿元,增长14.4%。这是深圳自建立特区以来,GDP增速首次低于广东平均数。对此,深圳市政府秘书长唐杰认为,应客观看待GDP增速。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能带来高速经济增长时,投资是浪费的,而以较低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实现较高GDP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增长是无形资源和软资源换来的,深圳已基本走出了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阶段。
深圳曾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享誉世界,但深圳在多年高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集中凸显,尤其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深圳已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方面的“难以为继”。
正因如此,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树立新的资源观、加快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新目标、新举措,着力推进实现“四个下降”和“三个提高”,即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显著下降,资源消耗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显著下降,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显著下降;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进一步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要舍得时间、舍得投入、舍得声誉,“为了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就算短时间内牺牲一些增长速度、牺牲一些荣誉也在所不惜。”
转轨的确要承受阵痛。去年以来,仅龙岗区引进的来料加工项目数和投资额同比分别下降了45.08%和23.09%,对不符合产业门槛的37个项目直接亮了“红灯”。“虽然从短期看放弃这些项目有些可惜,会影响增长速度,但从长远看,经济增长会更快更稳,效益更高。”龙岗区区长余伟良如是说。
分析今年上半年深圳GDP构成的几个重要指标不难发现,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5.4%,仅为全国平均增速的三分之一;国家严格控制的产能过剩行业,深圳一个项目也没上。
专家学者齐叫好
“这是一套更加全面的统计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评价说。他认为,如何考核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成为当前要攻克的难题。当许多地方还在以GDP论英雄的时候,深圳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了生态、环境、资源以及社会和谐,这是对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完善,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深圳在全国率先告别了“唯GDP论”的时代,给全国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高清辉博士表示,《“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充分显示了深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思路,它以“效益”为核心,在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简洁性四项总体原则下,围绕“投入产出”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过程予以实时监测,确保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这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任剑涛认为,深圳将“效益指标”引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各地具有借鉴意义。中央应改变过去那种以一个GDP评价体系管全国的做法,给予各地一定的差异空间,允许东中西部地区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的评价体系,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