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策划《红周刊》编辑部统筹明君
编者按:突然而至的加息并未改变股市的胶着状态,经过短暂的下落之后,市场很快恢复了小阴小阳的走势;IPO也在暂停了近3周后再度重启;而融资融券细则的出台,让投行的分析师们开始重新审视蓝筹的价值。 扩容和加息VS各式政策利好,谁将主导未来行情?
·记者观察·
加息后的一地鸡毛
■本刊记者 明君 林中 侯纯
可能有第三次加息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8月19日的加息大大出乎市场预料,但周一的股市表现让投资者忐忑的心稍放轻松:本周一,大盘低开32点而尾市飘红,个股方面也从开盘时只有4只高开,到收盘时深沪两市共760余只股票上涨。
利率升降和股市涨跌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其间变化因经济、股市所处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就本次加息来说,负面影响是增加资金成本,降低股市估值,但这却又是一个经济发展强劲的信号,而且两个月来的调整已有加息预期的因素,因此股市稍做低开便恢复以前的牛皮调整,也是最近情理的一个走势。
不过加息对个别行业及个股的影响仍值得细细琢磨,以普遍认为的影响最为负面的房地产行业为例,央行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执行下限下调为85%(原为90%),以此计算,房贷利率实际仅上涨了0.06个百分点。这项政策不仅体现出管理层对房地产调控的审慎态度,而且,升息直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对股市,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反而是利好(详细分析请见本期第13页文章)。
虽然市场对加息一直有所预期,但央行所选择的行动时点却是人们认为最不可能的时候。因为7月份的数据显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明显回落,特别是单月增速回落的跌幅更大,从6月的33.7%跌至7月份的27%。令央行忧虑不安的,是同月货币和信贷数据的持续高速增长。
据本刊得到的消息,7月份央行曾组织包括国际投行在内的多位专家讨论货币政策,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圈定讨论议题,但不少与会者认为核心就是利率调整。无疑,正是这次会议让央行最终下定了加息的决心。而有与会者猜测,0.27的加息幅度并不足以达到央行的调控目标,今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相当大,幅度将与此次相若。
不过,即使下半年再次加息,相信对股市的影响仍然十分有限,与其相比,扩容对股市的影响更直接变数也更大。
重回双向扩容老路
经过近3周短暂休息之后,IPO在本周再度重启。投资者对这一暂停颇为期待,因为虽然证监会强调此次暂停只是为了给待发行公司时间补充中报资料,但市场显然更愿意理解为在强力抽血及市场深幅下调之后,证监会表现出的一种体恤之情。
不过,这种期待或许只是一厢情愿。在19日举行的证券年会上,上交所副总经理吴雅伦再次批判了市场恐新症,他在年会上主题发言的第一个论题便是“把新股、大盘股的上市看成是洪水猛兽的观点是错误的”。
与之相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周正庆月余前的讲话,更能代表决策者对待新股发行的态度,他说,“全面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工作已经成为主旋律,这是中央的战略决策……问题的要害是直接融资(指发行股票、债券)比重太低……惟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过剩的流动性才能够由货币市场转移到资本市场。”
与这些公开言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虽然市场对超规模扩容多有微词,但有关方面从未有过正面回应,也许面对市场内外巨额的融资需求,管理者能够给予市场的休息都只能是暂时的。
除了“不得已”,管理者倚仗的还有机构投资者的入市力度。今年以来,机构投资者的入市限制明显趋向宽松,由此我们判断管理层很可能重新走上了“双向扩容”的监管思路。然而两年前的“双向扩容”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这一次效果又将如何呢?至少在短期内,市场将不断在资金和信心间挣扎。
政策力挺大盘蓝筹
与扩容的巨大利空相对,管理层正紧急筹备多项政策加以对冲,比如本周公布细则的融资融券政策,对大盘蓝筹股更具利好意味。
融资融券正式实施沪
深证券交易所发布《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标志着融资融券将进入可实际操作的阶段。
所融资金不能打新股。《细则》对允许融资买入标的证券规定了必须满足的七大条件,值得注意的是,首条便是标的必须上市交易满3个月,这意味着所融资金不能申购新股,只能用于二级市场交易,投资者担心融资打新股的利空可以消除了。
中小板也成为标的证券。相对于以前的征求意见稿,《细则》放宽了对融资买入标的证券的要求,从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元,降低至流通股本不少于1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这使市场融资做多的范围加大,按照《细则》的规定计算,甚至包括巨轮股份等9只中小企业板的股票,都可以成为融资买入的标的证券。
基民“解套”了。保险等机构大量持有基金,但被套后往往没有更多办法。《细则》规定,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和ETF、LOF基金)也可以成为融资的抵押品和融资买入的品种,所以这对于保险等机构增加了新的选择机会,他们可以用基金为担保品,融资买入新的基金份额或者直接买入标的证券。 ETF、LOF效果最大。不同类别的证券在充抵保证金时折算率是不同的,除了国债最高折算率为95%外,ETF、LOF基金最高折算率达到90%,基金和其他债券为80%,而股票当中折算率最高的上证180成分股和深证100成分股只有70%。由此可以看出除国债外,ETF、LOF融资的效果最大。
按照《细则》统计,两市可以融资的股票不少,业绩差别也很大,但在同样的规模、流动性下,管理层将资金向大盘蓝筹股集中的意图十分明显(详细分析请见本期14页文章)。
另两张王牌也直指大盘蓝筹
下半年管理层手中重要的政策牌还有不少,但其中有两张王牌影响巨大。其中更多起到正向作用的便是放开涨跌幅和T+0交易制度。上证所前期发布的报告中,曾建议逐步放开如上证50成分股等股票的涨跌幅限制,有关传言则是将涨停板限制在30%,跌停板限制在20%,相对涨幅放得更宽一些。
通过权证的表现可以看出,放开涨跌幅和T+0交易制度对活跃市场的作用非常明显。所以管理层在联通、长电等大盘蓝筹股和权重股上进行差别交易制度,对吸引资金参与,活跃其股性的作用也会比较突出,如果再加上融资政策的配合,效应将进一步放大。而大盘也将因此而更加稳定,特别在制度初期,政策效果将倾向于利多。
管理层另外一个双面杀手锏是股指期货。9月5日新加坡将抢先推出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更是加深了2006年底将要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的预期。可以预计,在10月工行上市之后,指数期货的推出将是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它将对现有盈利模式和操作策略带来重大变革。但由于A股投资者多年单边作多的习惯,其初期也仍可能是助涨的工具。无论如何,沪深300指数中权重股的战略机会愈加明显。 总体看,很多重要的制度都指向大盘蓝筹股为代表的主要指数股,未来围绕着蓝筹股的行情将越发精彩和复杂。
权证:平静后将再起波澜
随着宝钢及万科权证行权日益临近,权证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焦点。
自6月30日盐湖钾肥权证上市以来一直再无权证新品上市,其实沪深交易所曾提交数个产品至证监会,但或许是出于对权证市场未来走向的担忧,特别是即将行权的宝钢权证示范效应的不确定性,管理层一直犹豫不决。而宝钢、万科行权过后,相信管理层会从这两只权证诞生一年来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认真反醒权证发行、交易与监管制度的得与失,进而推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然后推出新的权证品种。虽然无法断言新制度能否有效遏止投机资金那种期货式操盘方式,但是每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会有阵痛期,相信权证市场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正轨。 新的举措出台前市场会有一段真空期,权证市场的主力资金如果敢像上半年那样一味爆炒,仍会受到像宝钢权证一样的监管,甚至出现比冻结炒作账户还要严厉的处罚。但由于权证的T+0规则具有股票无法比拟的交易优势,相信权证市场在短暂的平静之后仍会再起波澜。
自从8月4日见底1114点以来,整个权证市场已经在底部盘桓了将近一个月,其间只有零星的反弹出现,市场活跃度远不如股票市场,所以游资很可能会利用股票市场震荡所带来的机会炒作权证。
·技术分析·
深成指具备大涨条件
■本刊特约作者 艾古
波浪理论大师艾略特令人惊叹地总结出了13种波浪模式,并提出一个波浪长期循环的永恒牛市大模式,其意义非常深远。我们要注意的是,艾略特提出的只是结果,并不是原因,不少后世波浪理论的运用者们倒果为因,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运用这些模式去作预测,结果极不可靠。
波浪理论是有极其深刻的理论的。这里,不能把我的研究过程再论证一遍,我只希望读者朋友相信以下结论:1、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无论怎样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过份。2、由于艾略特只是通过观察总结得出的模式和一些规则,并未洞悉根本,因此在运用上并不完善。对这些规则,我有一些画龙点睛的修正,有奇妙的效果,稍后我们分析市场时会用上。
本轮行情将由深圳主导
在此轮行情中,我们要格外重视对深成指的研究。
早期的股市,资金炒作的地域特征很强。虽然近年来两市的地域区别已不明显,但早期资金炒作的地域特征,却对后来的市场格局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1996、1997年的行情中,沪市从512点涨到1510点,涨了约3倍;深市从924点涨到6103点,涨了约6倍,深市涨幅大大高于沪市。而在1999年至2001年的行情中,沪市却又反过来明显强于深市。
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1996、1997年行情中,深市的炒作过于充分,到了1999年至2001年的大牛市行情中,深市只能是反弹性质的行情;而沪市却可以走出壮阔的主升行情。
同理,由于沪市在1999年至2001年的行情中炒作过度,给下一轮的行情开展造成极大障碍;而深市却由于反弹性质,只走出相对于1996、1997年的修正行情,经过长期整理后,反而又具备了主升的能力。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此波行情该由深市主导。深证成指具备大牛的条件
深证成指具备大牛的条件
市场极度恐慌时,我分析深成指的一幅图,它对当前的深成指仍然适用。许多人看了这个图会问,大C浪里面没有第5浪,会不会还要发生5浪下跌?而5浪下跌常常是非常残酷的。
持以上论点的人没有注意到,大A浪的5浪规模,和2001年见顶以来下跌的几个大空头浪并不是一个级别。明眼人一眼可以看出,后者规模是显然大于前者的,岂能和前者共同构筑535模式的锯齿形调整呢?
正确的分析应该是:至2002年1月底,已经完成了535模式的C浪的5浪结构。这个5浪结构,有着双重属性,它既是前一个535模式的C浪,又是后一个535模式的A浪!两个锯齿型调整,组合成为一个大型的133模式的调整。注意,此种133模式的调整,应属于平台型调整的范畴,因为它符合平台型调整的精髓,就是A浪非绝对强势特征。那么凭什么判断A浪是否绝对强势呢?一、A浪自身的结构是相对多浪结构,还是相对少浪结构,二、与B浪的相对强势程度的比量。而C浪一旦完成一个完整的空头形态,就必须是见底。
根据535锯齿型调整结构的道理,2002年1月22日就应该见底,事实上,它也确实见底了,但并没有涨上去,2004年4月以后再次大跌。这个大跌是必须的吗?当然!前段虽然以双重535来分析,最终却落实在133的调整结构上,因为浪型如果用双重535来说,那么,波浪规模不匹配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所以,2004年4月之后的大跌是必须发生的,双重535只是个权宜之说。
既然从大周期形态可以判断空头已经结束,从图2标示的,1991年9月至1996年3月是第一个多空循环大周期,1996年3月至2005年11月是第二个多空循环大周期——其间当然还有许多相对次一级的多空循环周期,那么就可以判断,深成指正进入全新巨大的多空循环周期,2006年只是处于大多头行情阶段的初始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其规模将超越1996、1997年的大行情。
短中期深成指也具备大涨条件
首先要认识波浪理论5浪结构的重要性。5浪结构,本质上是3浪结构,因此,它常常会表现出以一个主体为3浪结构,而另一个次级3浪结构为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5浪形式。
这种5浪结构有多种典型的变化,要深入理解次级结构的延伸性质,以及主体结构的根本意义。这个次级结构的延伸特征,可以发生在5浪结构的任何位置。艾略特有一条规则强调第3浪的强度,其实是多余的,这一强调,就限制了5浪结构的变化,没有变化的东西是不实用的,仅仅靠交替原则带来的有限变化,还不够灵活多变,由此理解不了很多市场现象。实际上,任一阶段都可以互换,关键是它的主体思想不能变。
在沪深指数中,典型的、完美的5浪结构非常多,对其仔细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它。比如1996、1997年行情中的深证成指,就是最标准的主次结合的5浪结构。
某种意义上说(指较大级别的行情,尤其在指数上),没有经历主次结合的5浪结构,行情就没有结束;经历了完整的主次结合的5浪结构,行情就即将结束。当然,5浪结构内部的变化规则,则是另一回事了。
深证成指今年以来的上涨中,2月份的整理规模较小,调整不充分,仅构成一个次级结构。而5月中旬起始的调整,才是一个主体结构的调整部分。关于此波调整的性质,7月5日中行上市前后市场不具备任何头部特征,而5月15、16日的转变,符合典型的阶段性头部特征,就是说5月中旬是这次调整的起始,这些分析,我此前在“民间智慧”栏目中已反复论述过,读者有兴趣,可以找出来重读一遍。基于此,我认为,即使短中线,深成指也完全可能展开一轮较大上涨,涨幅将超出市场想象。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