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68家到300家,在河南省上市后备企业扩容之后,上市后备企业培训随之展开,河南企业涌向资本市场的第二轮冲动拉开了帷幕。
在这背后,政府的愿景成为河南企业潮涌资本市场的巨大动力。而事实上,河南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不足的近忧,也暗含着政府急于做大资本市场的远虑。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培训,虽然这次培训被业内人士认为只是启蒙式的。
8月17日,由河南省发改委与河南证监局联合举办了上市后备企业培训班,来自全省的219家企业老总与当地官员参加了培训。
随着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新《公司法》与《证券融资法》相继出台,资本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如果把上市公司股改作为一道分水岭,那么,河南在资本市场的角逐中已经落后。在新的机遇面前,河南显然不会再让机会溜走。
而这次培训,便被赋予为“河南企业向资本市场发起新一轮冲锋的号角”。
这仅是政府助推企业上市最为基础的一步。随之而来的,还将要出台新的扶持政策给予扶持。这些动作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河南做大资本市场的近忧远虑。
后备扩容
“河南企业对上市热情高涨。”8月24日,河南证监局稽查处副处长邹陵曦这样评述刚刚结束的培训。
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企业对上市前景看好,还因为政府对上市后备企业的扩容。
2004年11月,依照河南省《关于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精神,省里成立了由河南省发改委、河南证监局等单位组成的河南省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席办)。同时,把建立上市后备企业资源数据库作为联席办的首要任务,为启动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工程做前期准备。
政策推手
有一个事实让政府尤为担心,在对500多家企业调查中,竟有40%的企业没有上市的意愿,这对河南储备更多的上市企业增加了难度。
邹陵曦认为,组织这次大规模的培训,从河南看,是史无前例的,显然,具有很明显的启蒙性质,政府看重的是企业对上市观念的转变。
然而,阻挡企业上市的还有“硬门槛”,比如,上市标准较高,企业上市成本较大,导致企业对上市缺乏信心等,也是企业不愿意走向上市道路的原因。
那么,如何帮助企业走上上市之路呢?河南借鉴了广东、广西及安徽等省的扶持企业上市的经验与做法。
在证监局提供的一份《安徽省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经验》中,记者看到,正是在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激励政策的推动下,每年安徽省企业上市数都保持在全国前列。2000年新增上市家数位居全国第9家,2001年位居第5位,2002年达到第2位。
鉴于此,2005年6月14日,在河南省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明义的主持下,召开的第一次全省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联席会议上,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上市后备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对河南拟上市企业从政策层面给予激励。
8月25日,在联席办,记者看到了6月2日河南省发改委出台《意见》的起草说明稿。在这一说明稿中,河南省政府将设立“省上市后备资源培育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上市企业的扶持力度,并对出台优惠政策激励企业上市做出了明确的说明。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政府运用补助、贴息、资助等方式对改制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对高新技术项目、重点技改项目、重点产业改革项目进行专项扶持。
二是实施土地出让金及规费优惠措施,对拟上市企业在申请新增用地时,土地出让金按地价的一定比例收取;在申办土地使用权证等手续时,减免企业在改制、重组等过程中办理资产管理、剥离、收购等交易费用;上市公司交纳土地出让金确实困难的,采取上市后补交的办法等。
三是对上市企业出台管理层激励措施,对管理层采取按股或期权激励,试行年薪制等;对国有企业改制的,允许在国有资产中提取改制企业人员的安置费以及拖欠的养老保险金等费用。
同时,对优化政府服务以及中介商服务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地要求。
业内人士分析,在这些优惠措施中,对企业土地出让金的按比例收取,是对企业的优惠最大。据对河南省22家拟上市公司调查显示,辅导费用平均达1574万元,而大部分费用是土地出让金费用。比如,中州旅游辅导费用达1112万元,而其中872万元为土地费用。如果按60%的比例收取,将为企业节省很大一部分费用。同时,它还可以采取上市后补交的办法。
8月17日,河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廷建表示,《意见》近期就要印发,这对众多拟上市公司将是一个难得的好消息。
现实诉求
有专家预言,《意见》的出台,在未来5年,将会让河南上市企业出现“井喷”现象。 当然,这也是政府期待的愿景。
事实上,从1991年中国打开资本市场的闸门后,15年来,河南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颇不得意。在国内A股市场上,仅有31支股票,居全国的第17位,募集资金仅占全国的2.7%,这显然与河南经济总量居全国第5的位次极不相称。
这让政府看到了危与机。
去年始,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河南便痛下决心,走上赶超之路。
截至8月14日,河南股改进程居全国第6位,股改总市值已达96.21%。这一成绩让河南享受到了中国证监会“早股改早受益”的待遇,优先安排河南企业进行新股发行和再融资。
7月12日,平顶山天安煤业便获得全流通后的首发股,募集资金达30亿元。
而新的机遇又接踵而至,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颁布后,政府走资本市场市场化的路子更加明晰,缩短了新股发行的时间,减少了审批环节,企业上市融资的门槛降低了。
由此,河南便适时推出了这次上市后备企业培训,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助推河南企业涌向资本市场。
而让大量优质企业走上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大的动力,也让河南经济的健康发展输送远远不断的血液。
更具深意的是,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河南的市场经济将会越来越发达,这也将成为助推河南在中部崛起中走在领先位置的一大动力源。
2005年2月,在联席办的委托下,经过较为详尽地调查,河南证监局建立了全省首批168家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同时确立了86家重点企业,作为上市的第三梯队给予培育。当年5月19日,《经济视点报》曾以《河南上市后备军入库 不愿意受监管企业不想上市》为题,对此予以关注。
一年之后,从全国范围来看,在进入辅导备案的拟上市公司中,河南只有20多家,仅是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四分之一。严峻的形势增强了河南的危机意识,扩大上市后备资源的储备就成为很现实的选择。
2006年4月,联席办重新对各省辖市企业进行调查,在符合入库标准的505家企业中,有300家企业愿意上市。他们又充实了上一次的资源数据库。
邹陵曦介绍,之所以多出这些企业,是因为联席办在调查中,降低了企业进入资源数据库的标准,着眼于企业的成长性。而他们在调查时,还参照了上市公司的标准。
由此,联席办提出了“ 3215”上市规划目标,即在十一五期间,河南要对300家后备企业进行上市培训,对200家企业进行上市前期准备,对100家企业进行上市辅导,50家企业要成功上市。而且,还专门确定了100家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责任编辑:单秀巧) |